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10.承德广播电视台 杨枷琪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杨枷琪。

  一、详细事迹介绍

  杨枷琪, 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承德广播电视台,一直从事广播新闻对上宣传报道工作。近十年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发稿2000多篇,连续四年荣获承德市委宣传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对上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她主创的《暖新闻:小伙儿救人传递满满正能量》《公交车上的紧急救援》《承德小伙于清泉,暴雨中托举出了29条鲜活生命》《单亲女孩冯父康》等六篇新闻作品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蹭游”现象何时了》《追梦塞罕坝》《土地确权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分获河北新闻奖二、三等奖。另有两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近百篇报道受到社会关注。

  杨枷琪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的忠厚善良,吃苦耐劳,培养了她勤奋上进,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虽然大学所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和新闻沾点边,但并不等于新闻科班出身。她从做记者的第一天起,就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空闲时间,自学了《广播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编辑学》、《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补充了自己的新闻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平日里,她虚心向前辈和身边的老师请教,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2009年5月的一天,她在网上了解到滦平县14岁的单亲女孩冯父康,因“学习优秀,悉心照顾病床上的父亲”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推选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由头”,杨枷琪和其他同事快速乘车赶到滦平,并用一整天的时间,采访了冯父康的父亲、爷爷、奶奶、街坊邻居、同学、小学班主任和初中班主任,费尽周折又采访到了同在县城居住的冯父康母亲。根据新闻的本质和广播的特点,她选择了那些最能表现人物,表现主题的材料,让新闻和宣传实现了高度结合。杨枷琪连夜策划了比较详细的方案,第二天驱车滦平,把冯父康接到承德,让主人公走进直播间,与主持人和听众直接交流,中间穿插录音。她奉行的原则是“最原始的最直接,最朴素的最有效,时间越快越主动,情节越细越感人,议事越准越出采”。《单亲女孩冯父康》当年获得河北新闻大奖。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杨枷琪沉默了。乍听起来这事儿似乎与承德无关。记者的责任使她感到并非如此。藏传佛教圣地——承德普宁寺居住十几名青海籍僧人,她及时与普宁寺联系,并展开采访,融入承德独特视角,以最快的速度精心采制了《承德普宁寺举行祈祷法会,为灾区诵经祈福》。此报道当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她每天东奔西跑,同事称她为“女汉子”,她像一个“陀螺”奋战在采编第一线。2012年7月21日,北京大雨滂沱,在微博上看到暴雨中勇救邻居的托举哥是承德人,她眼睛一亮,经过多方联系,打电话、发短信上百次,终于联系到小伙子本人。这天正是周日,她和领导打过招呼,起身前往北京采访。持续的暴雨让门头沟北涧沟社区狼藉一片,在泥泞和酸臭环境中她采访了六个多小时,从北京回到承德已是深夜,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剪辑近百分钟的录音素材,并赶写制作稿子,第二天一早《承德小伙于清泉,暴雨中托举出了29条鲜活生命》呈现在听众面前。

  对上报道不同于对内宣传,它是外界认识一个地方的重要窗口,对稿件的选题、采写、制作等环节要求很高,要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新闻并非易事。对此,杨枷琪体会更深,她认为只有求新,才能挖出有价值的新闻。每年全国各地都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盛会,如:汽车文化节、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数不胜数。2013年她采写的消息《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街今天开幕,上演国际大联欢》在众多文化节里博得头彩。 2014年,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再次开幕,她前期采访,注意到首次启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有节目都是由承德多家民营企业联合来完成,“创新、节俭”成为最大亮点,抓住这个她写出了一篇视角独特的新闻报道《彰显特色市场运作,承德旅游文化节历经14年经久不衰》,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杨枷琪工作照。

  承德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根据相关规定,学生证、老年证、士兵证以及残疾证等证件享受部分景区门票减免优惠,但有些人借此打起了“蹭游”的主意。2015年7月的一天,她在避暑山庄采访,无意间听说景区“蹭游”现象非常严重。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赶到避暑山庄丽正门检票口蹲守。两天后,捕捉到了包括一外地女教师持学生证在内的多起“蹭游”真实声音,期间还一度险象环生。之后《女教师持假证蹭票避暑山庄景区上演全武行》在中央台、河北台播出,并被央广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十几家网站转载,在全国引发热议,评论高达上万条。

  承德山连山,岭连岭,头些年道路不是很通畅,去北部地区采访时间至少四个小时以上的车程。2015年8月的一天,她得到一条信息,丰宁坝上地区的成片蔬菜烂在地里。当即赶往丰宁坝上,从菜农、当地政府、蔬菜部门口中摸清状况,寻找滞销原因,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连夜采写了《甘蓝烂在地里无人收,承德丰宁蔬菜遭遇最难销售年》《年年摸黑走路种菜如同押宝,市场信息缺失的背后》等稿件。稿件播出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刘姓编辑听到后及时和她联系,此消息在北京电台再次播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北京市场救活了丰宁坝上的蔬菜。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16年5月22日,得知年轻小伙儿王瞳瞳勇救落水母子的线索后,杨枷琪及时寻找目击者、当事人,并跟进此事,采写系列报道。而后,王瞳瞳入选中央文明办5月“中国好人榜”; 12月底,王瞳瞳荣获第十一届河北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奖金10万元。这篇连续报道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近10年的工作中,她也经历了一些困难。每年冬季承德都会举行冰上系列赛事活动,她连续六年跟随报道。记得第一年上冰面采访,零下20多度,冻得采访机“罢工”,哆哆嗦嗦的她,强忍着用身子“捂热”机器,坚持采访,现在冬季外出采访她都会给这个“吃饭的家伙”套件“外衣”。上宣部人员少,任务重,工作节奏快,节假日很少能休息,往往越是节假日宣传工作就越多越重。杨枷琪陕西人,十年之中,她只有一年回家陪父母过春节。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选择因为热爱,热爱就会坚守。每当电波传来“请听承德台记者杨枷琪的报道”时,她是那样的兴奋,因为那是职业带给她的“荣耀”。她曾爬行数十里林荫小道,报道塞罕坝三代造林人的感人故事;她曾冒着近40度的高温体验送水工的辛劳;她曾在寒冬腊月走村串户,报道春节新气象。从北到南,从西到东, 150多个乡镇,近千村庄都留有她的足迹,她甚至比承德人更“熟悉”承德。

  在“实践出真知”的磨砺中,她对平时的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撰写了《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记者综合素质分析》《浅谈地方台如何做好对外宣传报道》两篇论文,发表在省级新闻刊物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记者,杨枷琪理解深刻:采写好每一篇报道,这是对职业的敬重,更是对社会的负责。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6年,被河北广播电视台评为省台供稿突出贡献奖;2015年,被承德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对上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14年,被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省台供稿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对省台供稿先进个人;

  2.作品获奖情况:

  1.2017年,《暖新闻:小伙儿救人传递满满正能量》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2016年,《走进魅力村镇》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3.2015年,《公交车上的紧急救援》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4.2015年,《问诊京津冀》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5.2013年,《承德小伙于清泉暴雨中托举出了29条鲜活生命》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6.2010年,《单亲女孩冯父康》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7.2016年,《“蹭游”现象何时了》荣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8.2014年,《追梦塞罕坝》荣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9.2016年,《土地确权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荣获河北新闻奖三等奖

  10.2017年,《救人小伙儿,你在哪儿?》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11.2015年,《爸爸去哪了》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12.2013年,《承德小伙子于清泉暴雨中托举出了29条鲜活的生命》荣获承德市第十四届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13. 2014年,《戈壁滩上的绿色梦想》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14. 2016年,《关注避暑山庄逃票蹭票“混游”现象》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二等奖

  15.2014年,《村民变股民共同奔小康》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二等奖

  16.2016年,《我市与中关村构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荣获承德广播电视节目奖三等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