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详细事迹介绍
孙文志,男,汉族,大学本科,1972年12月出生,2004年11月进入秦皇岛日报社任记者,2011年起担任秦皇岛晚报都市新闻部副主任,2013年6月起担任秦皇岛晚报社区新闻部主任,2015年12月起担任秦皇岛日报社外宣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该同志精心钻研业务,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媒体职责,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表彰奖励。
1、弘扬正能量,做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文明,这是媒体从业者的职责。多年来,该同志发掘采写了多个典型人物和事件,充分发挥了媒体引领社会新风、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通过《一个老兵的承诺》《慈善路上的“及时雨”》《踏上对接生命的旅程》《为捐款助人,花甲老人捡三年矿泉水瓶》《38个孩子一个爸》等一系列报道,孙文志推出了沈汝波、“及时雨”、李庆玉、“希阿芝”、申学东等多位影响力极大的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带动广大市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09年11月,卢龙县农民卢春光身患重症,生命垂危。该同志以一个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对儿子的不舍为切入点,采写了感人至深的报道《儿子,妈想陪你再多走一程!》。报道刊发当晚,就有好心人给卢春光送来了1万元钱,并且表示要承担他全部的治疗费用。了解到这位好心人曾经多次捐款助人,但从不留姓名,该同志意识到,如果能把他的事迹报道出去,将在社会上产生非常好的带动作用。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沟通,终于说服这位好心人,以化名“及时雨”的方式进行报道。
“及时雨”连续报道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有力地宣传了秦皇岛爱心城市的形象。以此报道为契机,秦皇岛市发起了“寻踪港城及时雨”活动,将“及时雨”从一个人扩展到一群人、一座城,并成立了“及时雨”志愿者联盟。如今,“及时雨”这个名字,已经成为秦皇岛城市的爱心代名词和志愿服务品牌。
2017年,该同志接到市领导和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用一天8个整版这一史无前例的方式报道“港城活雷锋”沈汝波。时间紧,任务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几位领导、同事积极策划,辗转多地深入采访,连续加班加点甚至熬通宵,如期完成了一组4万多字的报道《一个老兵的承诺》。这组报道不但在秦皇岛新闻史上创下多项第一,而且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秦皇岛市委下发通知,在全市掀起深入开展“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活动的浪潮,各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均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形成了“人人都是沈汝波”的良好氛围,城市文明建设得到有力推动。报道刊发后,该同志被市委选任为沈汝波事迹宣讲团成员,为沈汝波精神的传播继续贡献力量。
2005年,大学生李庆玉成为秦皇岛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该同志辗转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进行跟踪采访,经常每天忙碌到深夜。系列报道《踏上对接生命的旅程》引起极大反响,国内国家多家媒体对此进行转载,展现了秦皇岛人大爱无疆的品格。
另一位最在秦皇岛具有较大反响的爱心人物“希阿芝”,也是该同志在深入基层时发掘出来的。2010年4月,孙文志在市总工会采访时,偶遇到一位大妈来捐款。大妈看起来身体不是很好,话语很少,只留下了“希阿芝”的名字。孙文志上前攀谈得知,大妈已经60多岁,为了捐款,转了两路公交车,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希阿芝”并不是她的真名,而是“献爱者”首个字母的谐音。
大妈的话让孙文志很感动,也让他感觉到,这位瘦弱的老人背后一定还有更多、更感人的故事。尽管当时大妈不愿意接受采访,孙文志还是要下了她的电话号码。之后,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大妈终于同意接受采访。“希阿芝”大妈尽管自身生活困难但仍坚持几年捡矿泉水瓶资助他人的事迹见报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也让更多人的懂得,慈善并不只是富人的事,举手之劳的小事同样能体现慈善的真谛。
2015年,该同志参与采写了跪着上课“最美教师”杨春菊的连续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及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国内众多媒体转载,反响巨大。以此为契机,秦皇岛晚报联合海港区教育局发起十大感动教师评选活动,报道了30位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孙文志工作照。
2、笔下有真情,做民生民意的传递者
“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这是孙文志时刻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他关心百姓疾苦,传递百姓心声,挖掘基层的感人事、动人事,真实反映百姓需求和社会问题,采写出多篇打动人心的新闻报道。
2006年,抚宁6岁小女孩小美患上眼疾无钱医治,孙文志深入采访报道,同时四处联系,在爱心医院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小美做了手术,重见光明。之后,他连续多年对小美一家进行资助,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2014年,云南女子岳代情在被拐卖到河北多年后,终于联系到家人。孙文志辗转55个小时,和同事一起护送岳代情母子回到云南文山老家,把河北人民的情意带到云南。每天忙碌到深夜,把一篇篇情真意切的稿件及时发回报社。系列报道《回乡记》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称赞是一组值得“追着看”的报道。
2008年,陕西小伙儿崔龙军在秦皇岛遭遇歹徒殴打昏迷不醒。孙文志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使崔龙军一家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顺利进行了手术。他本人也多次对崔龙军一家进行资助,一有空就去探望,逢年过节特地送去粽子、饺子。秦皇岛陕西同乡会为此特地到报社当面致谢。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重要的职责之一。多年来,该同志不惧危险,与社会不良现象针锋相对,采写了《电玩城挂“羊头”卖“狗肉”》《山坡上修路,竟把长城豁个口》《某某同志出门了》《马状元府,随风雨飘摇》《万历长城文字砖竟遭贼手》等舆论监督报道,引发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进了问题的解决。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尽管有时会得罪人,面对威胁恐吓,甚至还曾遭到过地痞流氓的追赶纠缠,但他从不畏惧退缩。
2013年,针对屡禁不止的捕杀、食用野生鸟现象,该同志和同事冒着危险深入市场、饭店等地进行暗访,策划采写了《伸向野生鸟的黑手》系列报道。报道引起了市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对非法捕售鸟类现象及时进行了打击。之后,市文明办和秦皇岛晚报联合发出爱鸟护鸟倡议,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爱鸟护鸟氛围,维护了秦皇岛观鸟圣地的声誉。
多年来,该同志积极组织参与“两会”、夏季旅游旺季报道等重大系列报道;在抗击山火和抗洪抢险等报道中,不顾危险深入一线,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战胜灾害的画卷。2008年汶川地震后,孙文志赴灾区一线进行采访,每天冒着高温和余震的危险进行采访,忙碌到深夜发回一篇篇真实反映灾区援建波澜壮阔画面的精彩报道。
任秦皇岛日报社外宣中心主任后,该同志带领部门同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讲好秦皇岛故事,展示秦皇岛城市形象和亮点,扩大秦皇岛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在国家省级媒体发稿数百篇。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让干部真正成为“第一推动力”——秦皇岛市抓干部作风建设纪事》、头版刊发《永不褪色的绿军装》;《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秦皇岛打造魅力文化海岸线》;《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秦皇岛‘提挡加速’谋发展》,起到了对内鼓劲加油、对外彰显形象的作用。
除了做好新闻报道的采写工作外,该同志先后策划、组织了老游戏大赛、残疾人交友会、身边雷锋评选、暖心社区评选、民间测评团、温暖候车室、社区春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在新闻沃土上努力耕耘,用汗水换来果实累累。多年来,孙文志采写的报道多次获国家、省、市级新闻奖,其中四次获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两次获得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1.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该同志遵守新闻纪律,不吃拿卡要,不做有偿新闻,团结同事,扶助弱小,多次对贫困采访对象进行资助。因为表现突出,先后获得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日报社党委等颁发的多个奖项。2008年,因为在赴汶川地震灾区采访的突出表现,获得秦皇岛市政府个人三等功、市委宣传部通报表彰、秦皇岛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特别奖;2009年获得秦皇岛市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秦皇岛市助残工作先进个人、秦皇岛日报社通报表彰;2010年获得河北省价格举报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担任秦皇岛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15年获得秦皇岛市优秀志愿者;多次获得秦皇岛日报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作品获奖情况:
报道《踏上对接生命的旅程——关注秦皇岛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李庆玉》获得2005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我愿献出最后的光和热》获得2006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董家口长城遭遇“骨裂”》获得200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碗,洗干净了吗?》获得2008年度河北新闻奖三等奖;《军娃儿,你快点醒来吧》2008年获得秦皇岛市社会新闻精品奖;《莫让观鸟圣地褪去光环》获得2011年河北省新闻奖二等奖;《旅游专线离我们有多远》获得2012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寻找消失的“黑豆”》获得2013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今天,我们陪着你回家》获得2014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1元门票”堵住滨海大道》获得2014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三等奖;《这一幕,写满爱和责任》获得2015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触目惊心!河道臭水源源不断入海》获得2015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除此以外,还获得市级新闻奖项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