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详细事迹介绍
仿佛是不经意间,自己到电视台工作已经20年之久,从而立之年的突然“跨越”,到不惑之年的已臻成熟,再到当下此时的“知天命”,7000多个日子,不仅给了我以人生的历练,人格的提升,而且给了我思想的飞跃,事业的成功,更铸就了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新闻事业,我永远不会放弃!
1、因为挚爱所以坚守
从步入电视台那天起,我就一直从事着新闻事业,从没有离开过记者这个岗位,算起来,我应该是迁西电视台坚守记者岗位时间最长的人。当一些人热衷于“越野”、“跳槽”、以“翻墙”得道为耀的时候,自己却从容淡漠,不为之所动,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挚爱,牢牢地坚守。因为挚爱让我情感更加专注,挚爱让我从门外变得更专业。记者职业,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乐趣,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光彩,风雨过后,我更加懂得了什么叫“神圣”!什么叫”价值”!什么是人生!
2、勤于学习善于实践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做个合格的记者,首要任务是学习,不精通业务,是当不了好记者的!”为了当个称职的记者,自己不放弃任何参加学习的机会。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都坚持为自己充电。学政策,学业务,学老记者的采访经验,学外地记者,上级台记者,汲取各方面营养,不断丰富自己。机不离肩,笔不离手,这是对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好新闻,自己必须是一个多面手,知晓整个运作过程,才能在记者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出作品,出精品。走上新闻岗位以来,我有意识的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摄像,写稿、编辑、剪辑、制作,乃至后期配音、片头、片花、角标制作,只要有空,我都会研究,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勤于动手实践,每个镜头怎么去拍?每一个采访从哪里入手?每一条新闻怎么用文字表达?怎么用不同的摄像和写作手法处理不同题材的新闻?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阅历,自己把学习的过程,看做增长自己才干的过程,把奋斗的过程看做锤炼自己品质的过程,可以说:学习为我增添了不竭的动力,使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成为迁西广电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3、勇于拼搏不断创新
当记者难,难在持之以恒,难在经常出新。一般人眼里,以为记者很风光,东奔西走,潇洒散光,但只有亲身有过记者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记者职业的辛苦。多年来,自己都是单枪匹马,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围山转”上暴过晒,“水下长城”御过寒,围追歹徒冒过险,特大山洪逞过强,石门山上探过秘,窟窿山上猎过奇,栗乡湖上急过难。正象业内同志所说“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从初来乍到的无名小卒成长为电视台的“顶梁柱”,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即便再苦再累,也从未敷衍过,应付过,我把每次行动都看作为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可以说,迁西250多个行政村,自己都踏访过,迁西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工矿企业,机关学校,我都涉足过,迁西各式各样的人物我都接触过,但接触不是目的,出作品,出精品才是根本,我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中发现题材,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挖掘主题,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探讨要意,在始终不变的坚持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多年来,自己已记不清多少次半夜时分从床上爬起拿着机子往走向第一线,也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着泥泞在风雨中拍摄采访,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人们都叫我“拼命三郎”,而我认为,人贵在有一股昂扬向上的锐气,爱拼才会赢。我是单位内外宣发稿量最多,积累素材最多的人。
方庆东工作照。
4、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围绕中心,宣传中心,是各级电视台的要中之要。主要领导的活动,县委县政府的活动是地方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当记者期间,台里指派我跟随主要领导,这可以一把双刃剑,领导相信我,重要任务才压给我,这是我的荣耀;然而,拍领导的新闻,中心工作的新闻,不同一般社会新闻,方方面面都得注意,这又是我的心结。尽管如此,自己从来没有退却过,可以说我是台里随县主要领导活动采访最多的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从未因为自己疏忽出现过一次报道错误,相反,好多重要活动,经常是领导亲点,总结经验,做新闻必须把握几个“度”:一,有速度。不怕苦不怕累,要有执行力;二,有精度。善于精准抢抓好每一组镜头,无微不至;三,有力度。善于在纷繁复杂的活动和事件中发现问题,发现主题,提炼观点。我深深地记得,有一年赴苏鲁浙城建考察,自己一个人携带大小两部摄像机,五块砖头似的电池,身后还要背上一背包考察搜集来的材料,真有点不堪重负,感动了当时的县委书记杨恩利,他非要为我提携工具不可。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举动,但顿时让我感到了莫大的荣耀,有这样知冷知热的好领导,我更没有理由不把外地的好经验传达给迁西人民,必须得好好完成任务。因此,考察结束,回到台里来不及休息,自己又选择报道角度,精心组稿,播发系列报道,制作考察专题片,当时我只有一个意念:绝不虚对此行,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外地经验在全县得到借鉴推广。
多年来,我主动承担重大新闻题材的报道,进入广电20多年来,自己参与过多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2003年潘大水库第二次移民动迁,自己作为一名被抽调的记者,每天深入移民村,记录移民的真实生活,宣传党的移民政策,报道移民动迁好的典型,一天一条新闻,一稿一个主题,常常是上午下午多条线,白天黑夜连轴转,整整坚持了半年之久,直至动迁结束。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结大会上,自己被评为先进个人;“两学一做”作为党性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自己每天往返于现场和电视台之间,播发动态消息,挖掘过硬典型,制作专题报道,使迁西的“两学一做”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自己被评为先进个人;此外,县委政府组织的多次重大活动,自己都亲自参与,时任原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潘大库区调研居民生活情况,采访过著名的艺术家歌唱家,如彭丽媛、马玉涛、阎维文、于淑珍、苗圃、郭凯敏等,还有二十九军将士后裔赵雪芬等。采访过几位省部级领导。每年一度的两会,梨花节,栗花节,栗乡之夜,从策划到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自己从未落过场,为宣传迁西推介迁西,推动家乡的发展变化,做出了应有贡献。一个记者水平再高,没有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也是一纸空文,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正赶上改革开放,那时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记得当年中国女排说过这样一段话:苦是一付灵丹妙药,我们每天都要吃这付药,它虽然苦,但是苦尽甘来,胜利的鲜花将在汗水中绽放。多年来,自己多次年终评比获得政府嘉奖,2009年自己还被评为唐山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几十年过去了,我可以无怨无悔的说自己:无愧为八十年代新一辈。
5、大胆改革推陈出新
2008年,我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走上了部室主任的岗位,但是,毫不掩饰的说,直至今天自己仍未脱离记者岗位,仍然经常亲自出马,奔赴一线。还亲自带领一班人,策划新的选题,督导采访拍摄,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出更好的新闻。
首先对新闻部实行了大胆改革,率先在全局实行量化管理考核,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们的经验也被兄弟电视台所借鉴。其次对迁西新闻栏目进行大胆改革,大胆对栏目进行包装,增设了“民生新闻”“曝光台”“随手拍”板块,延伸新闻触角,增加新闻特写、新闻广角、新闻关注、新闻观察、新闻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提高了新闻可视度,使新闻收视率节节攀升。譬如:民生新闻呼号“民生新闻,关注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儿”已经牢牢扎根于群众心中。2012年,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新闻部毅然承担了农业频道主打栏目《三农第一线》的采编制作任务,现在《三农第一线》已经成了农业频道一个精品栏目,成为迁西农民不可或缺的致富大餐。农业频道《三农第一线》荣获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年度优秀对农电视节目优秀奖;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年度“优秀对农电视节目”三等奖。《设施农业在迁西》获河北省农业节目评比一等奖。依托三农第一线栏目,我们建立了迁西大农业微信群,现在吸收有志于农业发展的群员180多人,开展活动60余次,对推介宣传迁西农业品牌,推进迁西农业无害化生产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6、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岁月峥嵘,前路正长,新闻事业,无尚荣光。尽管自己从事这项光荣的工作已经二十年,但离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要求还相差距甚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身为一名党员,身为一名部室领班人,身为一名记者,我将继续肩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奔跑的姿态触摸历史,用珍贵的镜头反映世界,用凝练的文字记录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迎接挑战,在永远的奋斗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09年,被评为:唐山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2008年和2011年,迁西县优秀共产党员。
2.作品获奖情况:
2009年《栗乡颂歌大型歌舞晚会》唐山市新闻奖电视文艺类一等奖。
2009年《老区村新当选的农村大学生村官》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2011年度获迁西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
2012年《三农第一线》栏目获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年度对农电视栏目好作品奖。
2013年《栗蘑——栗乡的精灵》和《三农第一线》栏目获唐山广播影视节目奖电视社交类一等奖
2015年《迁西板栗传奇》获唐山市广播影视节目类一等奖。
2016年《追忆工业文明解读城市文化》获“走进世园会感受新唐山”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