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42.任丘广播电视台 孟亚敏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孟亚敏。

  一、详细事迹介绍

  孟亚敏,女,39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任丘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

  当一名记者,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人间百态、世间万象,是她儿时的梦想。自踏上新闻岗位的那天起,她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新闻事业牢牢系在了一起,写百姓生活、为时代放歌。20年来,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40余篇作品在全国及省市获奖,30余篇稿件被中央电台、新华社采用,在省市级媒体发稿4000多篇。在她的带领下,任丘电台新闻部对上供稿连续11年位居沧州首位,被评为“沧州巾帼文明岗”、“河北青年文明号”。她长期关注重病孩子、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把情感诉诸于笔端,把许多鲜活的生命、感人的故事呈现在听众面前,激荡着人们内心的责任、爱心与正义。她多次受市政府嘉奖,记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沧州优秀新闻工作者”、“沧州优秀新闻通讯员”、“任丘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1、勇挑重任,用坚定信念践行记者使命

  1999年9月1日,孟亚敏怀揣着一份热爱与向往走进任丘市广播电视局,成为电台新闻部的一名记者。她坚信: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工作中,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业余时间,找来相关书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甘于奉献责任为先”,哪里有繁重的采访,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田间地头、寻常人家,她的足迹遍及城乡的角角落落。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已记不清多少次天不亮就已经在路上,记不清多少次在骄阳下、雨雪中奔忙,更记不清多少次制作完节目回家时已是万家灯火……。

  2013年,孟亚敏担任电台新闻部主任,她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提高内宣、外宣质量,打造《任丘新闻》节目品牌?她审视思考,钻研创新,带领电台新闻部拼搏进取,争创一流。

  她建立新闻编审、归档、量化、例会制度,形成一套有效管理、分工协作体系。新闻战线“走转改”,她策划科学发展、民生面对面、走进新农村等系列报道,弘扬时代主旋律。党的十八大,她和记者走基层倾听百姓心声,采制报道60余篇,其中,《十八大胜利闭幕群众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两篇稿件被中央台采用。在“百日攻坚”、“十月突破”活动中,她策划推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百日攻坚进行时”、“十月突破看成果”、“百姓心声”专栏,带领记者深入社区、乡村、厂矿,挖掘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做法和典型事迹,以录音稿件、人物专访、新闻特写、本台短评、电话连线、新闻解读等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打造喜闻乐听好新闻。

  2015年10月,我台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的报道引起了上级媒体关注,之后,通过两周的日夜兼程,成功举办了京津冀三地主流媒体在任丘市的联合采访活动,并与中央台共同推出“美丽中国•魅力任丘”一小时大型现场直播,形成了强大的宣传聚合效应,后续60余篇报道在各级媒体刊发,点击率、转发率、评论率持续攀升。承办如此大型的联合采访活动,在任丘市尚属首次。

  她创新报道形式,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对接,利用微博、微信、蜻蜓、智慧任丘手机台等新媒体方式拓宽任丘新闻宣传辐射面。目前,任丘电台网络收听率达几十万人次。

  她加强选题策划,突出重点抓亮点,潜心钻研出精品,《白洋淀环境明显改观华北明珠重放光芒》、《河北任丘威风锣鼓闹元宵》、《任丘出台限购政策服务雄安新区发展》《白洋淀畔的老传统与新生活》等30余篇稿件被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采用,她采制的《任丘农民冰糖葫芦热卖全国》、《父亲走了那封9月3日的阅兵邀请函还在》、《“食指”姑娘郭春梅:一根手指绘出生命精彩》等40余篇作品在全国、省及沧州市获奖,在省市级媒体发稿近4000篇。任丘电台新闻部对上供稿连续11年位居沧州首位。

孟亚敏工作照。

  2、倾注爱心,用无私真情撒播温暖阳光

  作为一名女性记者,她始终以一颗真诚、善良和细腻的爱心去倾听、去发现,把关注带给一个个重病患者、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失学儿童,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颗颗闪光的心灵呈现在听众面前,用饱含感情和人文关怀的报道去感动社会。2011年6月28日,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甜甜被父母无情地遗弃在街头,任丘市新华路派出所指导员王常在及民警将其收留。得知这一线索后,她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报道,《弃婴甜甜和她的警察爸爸》一稿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解决了甜甜高昂的医疗费难题。2012年,安徽的徐伟不远千里来任丘寻亲,奔波一天后无果,接近傍晚找到任丘电台,刚刚准备下班的孟亚敏和同事立刻帮助寻找,按照线索找到运输社区挨家挨户打听,终于在晚上八点多帮助徐伟找到亲人。2014年,她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北辛庄乡小唐头村五周岁的李晶晶被确诊为神经细胞瘤,父母去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她积极联系爱心组织和爱心志愿者,发起为小晶晶献爱心活动,共筹集善款4万余元。2015年,任丘一中女孩张帆患肾母细胞瘤,家庭困难,为了挽救花季女孩,她第一时间前去采访,呼吁社会救助,同时,利用微信转发,引起极大关注,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短短一个月捐款达70余万元。张帆抢救无效去世后,家人将剩余38万元善款给任丘市慈善协会,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除此以外,尿毒症患者张永乐、白血病女孩刘雨点……她都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也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度。

  在她看来,一个人的能力犹如一滴甘露,而一旦通过媒体的呼吁引导,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滋润的是千千万万干涸的心田。最重要的是,受助的弱势群体不仅仅物质上得到了援助,而且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们会把自己得到的爱心和关怀回馈给社会。

  为引领文明和谐时代新风,她创办道德类栏目《寻找身边的感动》专栏,挖掘身边的平凡人、感动事,传递正能量。《农民夫妇30年照顾养女不言悔》、《 4.20生死救援》、《九旬老英雄20万元捐款建家乡》……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稿件,引发了人们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她策划为“弃婴甜甜”过特殊生日、“爱在中秋走近感动人物”、“与爱同行-圆残疾人美丽心愿”、“与爱同行衣网情深”为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等大型公益活动,更深层次地传递了感动,把有温度的广播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她策划推出《我的青春最出彩》专栏,展现全市青年人风采,先后报道“玩”出全国冠军的贾云帆、大学生村官王沛迪、躺着义务授课的老师王硕等20多个典型人物,其中,贾云帆、王沛迪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3、肩负责任,用媒体力量促进社会和谐

  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又一神圣职责。为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她开辟《今日声音》专栏,对不文明、不作为等现象进行曝光。一次,陈场村村民反映村里一大片垃圾长时间无人清理,给他们生活造成很大困扰。接到电话后,她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得知这一问题属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部门众多,她毫不放弃、追根溯源,在她的积极协调下,垃圾很快被清运一空,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自栏目开办以来,她通过新闻报道,为群众及时解决井盖缺失、下水道堵塞、小区垃圾等各种问题200多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百姓生活,用笔触守望道义;为时代放歌,用声音传递力量,不管前方路有多长,她坚信自己一直会在追逐新闻的路上!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05、2007、2010、2013年被评为“沧州市优秀新闻通讯员”、2011、2013年被评为“任丘市优秀通讯员”、2012年被评为“任丘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沧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11、2012、2015、2016年获市政府嘉奖、2013、2014年记市政府三等功。

  2.作品获奖情况:

  《白洋淀环境明显改观华北明珠重放光芒》、《河北任丘威风锣鼓闹元宵》、《任丘出台限购政策服务雄安新区发展》《白洋淀畔的老传统与新生活》等30余篇稿件被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采用,她采制的《任丘农民冰糖葫芦热卖全国》、《父亲走了那封9月3日的阅兵邀请函还在》、《“食指”姑娘郭春梅:一根手指绘出生命精彩》等40余篇作品在全国、省及沧州市获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