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48.衡水广播电视台 马顺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马顺。

  一、详细事迹介绍

  马顺,2008年参加工作,在衡水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2015年担任广播中心外宣部主任,负责对上报道工作。10年来,他始终努力钻研新闻业务,磨练采写编能力,参与了数十次战役性报道和重大典型报道,迅速成长为衡水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业务骨干。

  马顺每年在省级媒体播发稿件600多篇、在中央级媒体发稿100多篇,保证每天都有衡水好声音传递在燕赵大地。发稿质量、数量是近年来从未有过的。马顺负责广播外宣工作以来,外宣成绩有了进一步提高,排名也由之前的倒数一跃跨入全省前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予衡水广播电视台“全国地市台十强”的荣誉称号并寄来贺信。河北广播电视台授予衡水广播电视台“河北广播联盟协作铜奖单位”。尤其是2017年6月,衡水广播外宣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地市台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马顺先后荣获“2015年衡水市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衡水市2015年度外宣工作先进个人”、“衡水市2016年度外宣工作先进个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直播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连续4年荣获“对河北台供稿先进个人”、“衡水广播电视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毋庸置疑,马顺深深地爱着这份事业。正是有着这份对党的忠诚、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工作起来总是马不停蹄。外宣工作虽说不是靠一股子蛮劲儿干成的,但是没有一股子实干劲和一股子韧劲,是很难做好的。

  同事们说,马顺总是“半疯半傻”。

  由于外伤,他有三节腰椎和两节颈椎严重突出,不能久坐,更不能劳累。但是繁忙的外宣工作除了在单位、在采访一线,也常常延伸到八小时以外,霸占着他的休息时间。当一向乐观的马顺突然间一言不发,默默地蹲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就知道他的老腰又不舒服了。有人说他傻,他却笑着说:“谁不愿多歇会,但这年头就缺傻人,个个都精,那工作还怎么干?”

  自2014年被国家确定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衡水市加快建设水利调蓄和配套工程,做好优化水资源配置文章。为了把衡水市实施的河、湖、渠、塘等互连互通工程全方位立体的展示出来,展示各界摆脱“九龙治水”,决心打赢地下水压采战役的决心和成效。马顺那一股子“疯劲儿”又上来了,75天时间里,他连续深入桃城区、安平、饶阳、阜城、枣强等地实地采访,对10多个蓄水坑塘工程、30多个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的乡镇、30多家加水农业示范点的先进典型做法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展现,通过走访,真实记录了当地村民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拥护以及对种植结构调整后转型的疑惑。最终,《河北一年可压采地下水70个西湖,旱区如何做到采补平衡?》、《河北多措并举打响“地下水保卫战”一年收效明显》、《河北衡水“一提一补”抑制超采地下水》等多篇稿件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等重点龙头节目及河北广播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河北新闻》中播发。

马顺工作照。

  同事们说,马顺总是“爱管闲事”。

  2011年年关将至,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兄弟盼望着及时结算工钱回家过年,但是十多名陕西籍农民工拿不到工钱滞留在故城工地。马顺得知消息后,与同事们赶到现场找到了这些滞留的农民工,持续跟踪采访报道此事,并积极与开发商负责人协调沟通。由于包工头始终不出现,马顺又与住建部门联系寻求解决办法,每一步进行的都很艰难。采访第三天,几名情绪激动的农民工爬上了几十米高的塔吊,危险随时发生,马顺冲到现场耐心大喊劝说,嗓子最后几乎说不出声来。连续几天,他始终在建筑工地、工地工棚、住建部门、单位……几点一线跑来跑去,最终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农民工兄弟的十二万元拖欠款终于到了位。马顺采写的6篇报道《十几名陕西籍农民工被欠薪滞留故城工地》在河北电台《全省新闻联播》连续播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事们说,马顺总是“喜欢玩命”。

  2017年2月,衡水故城县一名老人不慎坠入机井,当地立即协调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展开救援。得到新闻线索后,马顺立即与消防部门汇合,紧急赶到事发地点。这时,先期到达的消防救援力量已经将机井周边挖开了一个深7米、作业面近500平米的大坑。消防官兵正在坑底采取“倒挂金钩”的方法试图接近坠井老人。马顺征得消防指挥长的同意后,顾不上塌方的危险艰难地沿坑壁滑到了坑底,坑底渗出了水,沙土也变成了胶泥,每走一步都很滑。马顺保护着采访设备,艰难地接近了机井口,对最新的救援进展情况、救援难点及下一步打算进行了采访,并连续实时进行河北广播电视台即通客户端的图文报道。正是有了近距离的采访,坠井老人与救援人员的对话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为救援指挥进行下一步行动提供了依据。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坠井老人终于被救出,看着老人被120紧急送往了医院,马顺这才发现自己的脸上身上已经都是泥巴了,衡水消防支队长王桂红说,“你可真是个拼命三郎,跟着我们的武警官兵一块往最危险的地方冲,让我们对记者又有了新的认识”。回到单位已经是凌晨1点,马顺立即与中央台、河北台编辑部夜间值班编辑进行沟通,将采访的素材剪辑制作录音报道成品,稿件在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河北台《河北新闻》节目中播发。

  同事们说,马顺总是“爱往村里钻”

  他常说:“不能只坐在屋里修修改改,当个“坐家”,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记者,而这成为他工作的不竭动力。

  马顺在深州果品生产基地、鸡蛋集散地清辉头村采访时得知,每天早晨是村民张群福的大喇叭叫醒这个寂静的小村庄。这位年近花甲、腰弯超过90度的重度残疾人,每天摇着轮椅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广播室里执着于农村广播,为乡亲们传播致富信息。他的大喇叭成了村庄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马顺被张群福35年的坚守所深深打动。他在小小的广播室里与张群福攀谈,体验他工作的艰辛;在大喇叭下与村民聊天,了解村民们是如何“像一天三顿饭一样”离不开张群福的大喇叭;他深入果农的果园,听果树种植能手怎样按广播里的“科技经”经营生产,效益连年提高的……经过深入采访,马顺了解了这位残疾农民执着的广播情怀。几经修改,录音报道《深州残疾农民张群福35年坚守农村广播传播致富经》终于成稿,稿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河北广播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中连续播发,引起强烈反响。

  同事们还说,马顺“心太狠”。

  十年来,白天外出采访,晚上加班鏖战。马顺几乎忘记了周末、节假日是什么概念,……他与儿子相处的时间总是很少,但是工作来了怎么办?面对选择,他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工作,对儿子的哭喊只能装作听不见。如今,5岁的儿子也有了一句口头禅,“我爸爸是记者,采访去了,明天睡醒觉就能看见他了。”在这样的坚守下,全市十一个县市区114个乡镇几乎都有了他的足迹。

  正是有了这样的“玩命”、这样的“爱管闲事”、这样的“狠心”,这样近乎“癫狂”的作风,马顺的努力拼搏也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和回报。十年来,由他采写编辑的《衡水阜城探索“以地养老”破解养老难题》、《衡水“三区同建”让18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衡水滏阳小学百首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任接力一任干》、《深州残疾农民张群福35年坚守农村广播传播致富经》等7篇稿件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80后兄弟团”的约定》、《一本明白账凝聚干群心》、《农村干部有困惑“村官沙龙”取真经》、《武强村民“小食堂”办出节俭“大文章”》、《农村里的西洋乐队》等20多篇稿件获得河北新闻奖二、三等奖,《综合性编辑在广播电台中的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电台编辑角色定位及转变》、《此处无声胜有声》、《面向基层深入群众--电台记者的角色定位》、《为新闻稿件起一个好标题》等多篇业务论文在省级新闻刊物公开发表。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5年,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衡水市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评为“衡水市外宣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4年被河北广播电视台评为“对省台供稿先进个人”

  2013年,被衡水广播电视台评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直播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2.作品获奖情况:

  2012年,作品《深州残疾农民张群福35年坚守广播传播致富经》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3年,作品《守住“文化根脉”》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4年,作品《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任接力一任干》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5年,作品《衡水市滏阳小学百首童谣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6年,作品《衡水“三区同建”让18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7年,作品《衡水阜城探索“以地养老”破解养老难题》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3至2017年,《拯救生命之源》、《武强村民“小食堂”办出节俭“大文章”》等14件作品获河北新闻奖二、三等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