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57.邯郸日报社 李晓斌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李晓斌。

  一、详细事迹介绍

  李晓斌,男,汉族, 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1月正式进入邯郸日报社工作,现为《邯郸日报》政科教采访中心副主任,承担着市委主要领导政务活动的专职报道任务。

  从业多年来,该同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的第一要务,注重强化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阅读和自修了大量有关新闻学的专业书籍。一有机会,他就会主动向同事请教、向同行学习,认真钻研新闻业务,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同时,身为一名党报记者,他深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努力争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用内心触摸发展脉搏,用笔墨描绘家乡巨变,点滴记录邯郸这座伟大城市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是该同志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成为记者之初,他便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和锤炼,成为了较早挖掘报道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先进事迹的媒体记者。第一次采访还是在一次小范围的追思座谈会上,王彦生生前的挚友和同事饱含热泪地讲述了发生在彼此之间的难忘回忆。散会后,出于记者的职业本能,该同志没有立刻返回,而是提出想到王彦生的办公室看看。狭小的房间堆满各类书籍,桌上、床上到处摆放着的没有整理完的资料,还没有吃完的半箱方便面竖立在墙角。看着眼前的一切,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把王彦生的事迹写出来,宣传好!”成为了他心中最响亮的声音。但当时的他还是一名记者新兵,这样感人的素材他想写,又怕写不好。随后的几天,他请教同行,整理思绪,迅速进入状态,逐一采访了与王彦生有过交集的人和事。更多的事迹被挖掘出来,令人感动至深,笔下没有了犹豫。就这样,短时间内他连续采写完成了6篇通讯报道,多角度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形象。随着稿件陆续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这次经历对他的触动很大很大,在今后的新闻道路上,该同志立志要采写出更多有价值、有份量、群众关注的好作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同志先后两次奔赴邯郸对口援建的四川省平通镇采访。一次是受上级指派,报道援建先进典型,而另一次则是跟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看望慰问全体援建人员。活动结束后,遵照带队市领导指示,他留在了平通,继续挖掘报道邯郸的援建情况。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他与援建队员们同住简易板房,同用浑浊河水,一起克服着种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那段时间多次遭遇的强烈余震,常常令人不寒而栗,而据援建人员介绍,这里最频繁的时候一天就震过四次;每次采访途经崎岖的盘山路,山上不时会滚落大小碎石,打在车上“铛、铛”作响,眼前随处可见侧翻着的车辆,“不系安全带”成了这里逃生自救的不成文规则。即便这样,也没能阻止他采访前行的脚步。在与援建者患难与共的日子里,他的足迹遍布平通各处,每天都要深入援建一线了解工程进展,采访当地干部群众,与援建人员交流交心,日程总会安排得满满当当。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他与援建队员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同时被大家身上那种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夜不能寐,伏案而作,花了整整一个通宵的时间一气呵成,最终完成了展现我市援建精神的通讯报道,一经刊发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许和全市上下的一致好评。

李晓斌工作照。

  作为一名市主要领导的专职记者,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更多的奔波与付出。该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九个年头,时刻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也不管是风里、雨里还是雪里,做到了24小时不关机。走到哪里,他的身旁总会随身携带一个电脑包,时刻处于“备战”状态,里面常备着电脑、录音笔以及治疗他多年肠胃炎的几种药物。一旦接到活动通知,坚决克服困难,做到了随叫随到。有的时候,市里一天有好几个工作需要尽快落实,有时甚至是连夜部署。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报道任务,他总是连饭都顾不上吃,常常忙碌到凌晨。2009年的那场罕见大雪,该同志在冰天雪地里采访报道,一站就是一整天,凌晨时分又踏上了赶赴受灾现场的征程。2013年初的漳河水污染处置工作,他全程跟随领导左右,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发布正面声音,最大限度消除了社会恐慌。2016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7·19”特大洪水灾害,从那刻开始,他便开启了一个多月的“战时状态”,每天都在以小时计、以分钟计。白天奔波在外,往返于受灾最重的地区,车过不去了,就免起裤腿,踏着泥泞险峻的山路了解灾情,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晒干;晚上回来还要在防洪抗旱指挥部准时参加例行调度会议,通宵达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可再苦再累,他总是淡淡一笑。按他的性格,只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报道任务心里才踏实、一切都值得。这么多年来,该同志采写的稿件每年都在三百篇以上,却从未出现过纰漏,确保了市主要领导政务活动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中,多篇时政报道还因为内容丰富、导向正确、具有大局意识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付出总有回报。由该同志参与采写的《王彦生重大典型报道》,荣获了2009年度中国新闻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时获得了河北省2009年度新闻奖一等奖。编辑的《初冬里的一股“暖流”》获2015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三等奖。撰写的《增强政治素质是新闻记者第一要务》在全省新闻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6年获评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邯郸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由于在“7·19”应急抢险报道任务中的突出表现,2016年获评全市“7·19”特大洪水灾害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和“抗洪救灾新闻宣传一线先锋”荣誉称号,同年获评全市“五优”人才。2017年,他在邯郸市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还多次获得邯郸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和邯郸新闻奖等市级奖项。

  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蕴含着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意。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真正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练就“几把刷子”,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写出更多好的新闻稿件,为全省、全市改革发展鼓与呼,努力作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6年获评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16年获评邯郸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16年获评全市“7·19”特大洪水灾害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2016年获评全市新闻战线“五优”人才

  2017年荣获邯郸市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

  此外还多次获得邯郸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2.作品获奖情况:

  2009年参与采写的《王彦生重大典型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时荣获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2015年编辑的《初冬里的一股“暖流”》荣获河北新闻奖三等奖

  还多次获得邯郸新闻奖等市级奖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