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68.河北日报社 汤润清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汤润清。

  一、详细事迹介绍

  汤润清,女,1965年4月生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3月进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现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唐山分社副社长、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

  在新闻战线上,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新兵。我今年52岁,参加工作32年,新闻从业经历只有18年。此前曾做过教师、公务员和机关实体公司管理人员。1999年,为了学生时代的理想,我放弃安逸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应聘到燕赵都市报做了一名驻唐记者;2001年调入河北日报唐山记者站,成为党报人。

  而立之年转行,对于一名女同志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我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忱,一切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从成为记者的那一天起,我便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塌下心来,潜心钻研业务;不耻下问,以小学生的姿态,在实践中随时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最终由一名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业务骨干。

  1、爱岗敬业,对事业执著追求

  由于入行较晚,我到河北日报唐山记者站工作时已近不惑之年。但自己并未因此而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而是以虔诚之心、敬畏之心对这份久已向往的职业投入了满腔热情。

  作为驻站记者,我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基层一线。为保证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我始终以行者的姿态一路奔波——身为一名女记者,我爬过喜峰口的险山峻岭,走过曹妃甸的泥泞滩涂,走近过钢花飞溅唐钢高炉,深入过百尺地下的开滦矿井;采访过强制戒毒人员等特殊群体,接触过非典病房等高危环境……

  2005年,我作为骨干记者参加了报社编辑部组织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为追寻历史的踪迹,我曾只身赶赴阜平、唐县等革命老区,寻访白求恩的战友;辗转大连、沧州等地,采访柯棣华遗孀和日本遗孤等历史的见证者,最终以鲜活、丰富、翔实的素材先后写下两万多字的报道。

  2010年3月,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河北场馆建设如火如荼。为了追踪河北场馆建设的进度和布展准备情况,报社拟派出记者做前期报道,但由于人力及经费等问题一直未能长驻上海。得此消息,我主动请战,理由是:“我可以住在上海母亲家中,随时采访。”得到报社批准后,我只身来到上海。为节省经费,我和母亲一家5口挤住在70多平米的家中,白天转两次地铁再步行20分钟到场馆采访,晚上在客厅的沙发入眠。就这样,世博会正式开幕之前的近两个月时间,我写出了《数千建设者托出河北精彩--世博会河北馆建设纪实》等一系列报道,收到报社领导和读者的普遍好评。

  2016年,唐山市重大系列活动空前集中,而当时记者站正面临新老交替时期,当时我作为副站长,主动把业务的重担挑在肩上。世园会期间,我采写了《凤凰腾飞,世界期待》《唐山世园会三大新意可期》《倾听,世园花开的声音》《展会新样本闭幕不闭园》等系列报道;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我一边担起自己的采访任务,一边做好编辑部报道团队的服务工作,一面为团队联系翻译,一面同各大使馆电话联系,最终圆满完成对16国驻华使节的采访,让世界倾听到河北的声音;特别是728唐山抗震4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唐山,我冒着摄氏40度的高温,守候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采访现场干部群众,最终同编辑部采访团队一起,用心采写了《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永远的怀念》两篇重量级的回访报道,把总书记对唐山这座英雄城市和英雄的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唐山人民对总书记的景仰、热爱点滴记录于纸上。

汤润清工作照。

  2、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精益求精

  从成为一名记者那一天起,我始终把钻研业务放在第一位,对工作精益求精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我经常白天采访、晚上写稿,甚至通宵达旦。而为了确保稿件的准确性,对每一个细节都会反复核实。

  2010年,在采写曹妃甸锂电电动车研发的一则不到800字的消息过程中,被采访企业自诩自身研发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确认这一提法,我不但专门电话采访了北京的专家,而且从图书馆借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的原理和设计》一书,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原理进行“扫盲”,最终在专家的建议下,将“国际领先水平”改为“国际先进水平”。

  身为记者,需当好杂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不是回避,而是迎难而上。由于是从都市类报社记者起步,我起初对经济新闻关注较少,对于写作的把握有所欠缺,曾经出现过一篇稿子被数次要求重新写仍不合要求,最后由他人重新执笔的情况,使得自己一度对经济类报道失去自信。

  然而,由于我所驻站的唐山市是一个工业重镇,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重大主题报道不容回避,为此,我下定决心补足短板。为尽快提高经济新闻把控能力,我多年来坚持每天全面阅览各大网站的财经报道,密切关注关于省内经济形势的一切消息。每逢有经济新闻报道任务,也不再退却,而是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经济报道写作能力有了全面提高,独立采写了《唐山:转型再造工业链》、《唐山:激发新常态下新动能》、《工业重镇唐山如何放大“红毯效应”》等一系列关注唐山城市转型及产业发展的重点报道,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新媒体时代来临,自己抛开年龄因素,学习多样化的新闻采编制作技术,积极探索向全能型记者转型的路径,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既能够采写文字,也能够拍摄新闻图片,并粗通文本、视频、音频和交互式图形来传递信息的“多能型记者”。

  3、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我身患较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已有20年,指、腕关节都已变形,但我从未因此而耽误工作,而是克服病痛,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

  去年底到今年初,“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再掀高潮。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加之工作紧张,自己原本控制得较好的病情突然爆发式加重,类风湿因子高达157(正常值为0-18),腕、踝、膝、肘关节全部红肿,疼痛难忍。然而,由于当时分社刚刚成立,人员紧缺,自己只能咬牙坚持。

  腊月二十九,我忍着病痛,同分社长王小勇同志一起冒着大雾赶往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录制基层拜年小视频,文稿、主持一人担当,整整工作了一天;大年三十下午,我又一瘸一拐来到唐山市儿童福利院采访,并用不听使唤的手同孩子们一起包了饺子,采访结束回到家里马上写出了《福利院里的温暖除夕》;正月初四,又同副总编辑赵兵同志、分社长王小勇同志一同赴玉田县采访“全国十佳农民”冯立田,当时,我的脚已经肿得穿不进鞋子,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人到中年,父母年事已高,家庭变故又接踵而至。今年3月初,久病在床的婆婆突然去世,我向分社请假回古冶区办理丧事。而就在此时,各分社接到编辑部任务,要求为采写全省两会反响《推动两会精神在河北落地生效》提供素材,我向曹阳葵副总编说明情况后,曹总在工作群中回复:“唐山可免。”可我考虑到,唐山在省内政治地位特殊, 11市中少了唐山反响甚是不妥,故做通了爱人工作,在办理丧事的间隙完成了采访任务,按时交稿。

  记者站不仅承担着地方新闻的采写任务,还肩负着编辑部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络员职责。作为驻站记者,我不但认真完成本地新闻的采写工作,还尽心竭力为来本地采访的总部记者、编辑联系采访,提供服务。每遇工作用车紧张,我总是自驾私家车为总部记者采访提供交通便利,而在见报署名时,却从不计较。

  驻站记者身处基层,人脉广、交往多。但自己一贯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从不以记者的身份谋求个人私利;洁身自好,从不利用记者的职业影响力搞所谓的“小圈子”。凡市内采访,我一般都约采访对象上午9点之前、下午3点之前开始,以尽量避开用餐时间,确有需要用工作餐时,也明确要求从简。

  但我有许多通讯员朋友,我的QQ、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半是基层通讯员,我不但随时与他们保持沟通交流,还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分社成立后,在分社领导的支持下,唐山记者站建立了通讯员上站制度,定期从各县(市)区抽调外宣干部,在新闻实践中对通讯员进行传帮带,收到了基层单位的广泛欢迎。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4年11月,获河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017年7月,获唐山市市直机关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作品获奖情况:

  2008年,采写的连续报道《唐山“帮一点”》获2007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2011年,编辑的通讯《艺术精品是这样炼成的》获2010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