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83.开滦日报社 张磊
日期:2017-09-2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张磊。

  一、详细事迹介绍

  “我生于矿山长于矿山。能够用我的笔触将矿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出来,能把周围矿工兄弟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是让我最自豪的事情。”

  这是记者一部副主任张磊和青年员工谈心时经常说起的一段话。从业12年的时间里,他热爱着养育他的矿山,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采写了大量有影响力、“接地气”的稿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报业协会、中国企业报协会、中国煤炭记协新闻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企业转型发展热情讴歌。

   1、最“不像”记者的记者

  12年的时间里,张磊的足迹遍布企业大大小小的矿井。每次去采访,人家都说他是最“不像”记者的记者。一支笔,一个采访本,一件随意的T恤几乎是他采访的标配。而采访地点可能是食堂,也可能就是井口,只要他发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线索,可以把任何地方作为采访地点。更让采访对象觉得亲切的是,他的口中竟然也经常用到“溜子”“片帮”等等一系列只有他们“老板子”听得懂的“窑嗑”。

  在张磊看来,新闻是要靠双腿跑出来的,只有深入到矿工兄弟之中,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才能写出带着温度的好作品。为此,他经常“背”着行李去采访,在矿上一住就是几天,亲身体验矿工的生活,从中积累新闻素材。

  就是在和矿工们同吃同住的过程中,张磊了解到,一名叫李福成的开拓区辅助员工成为了矿工茶余饭后口中的“话题人物”:干了近十年组长,最近却主动要调到开拓作业面成为一名普通直接工。张磊凭借记者的敏锐嗅觉一下子抓住了这一新闻点,调查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挖掘出了吕家坨矿业公司开拓一区调整分配导向导致辅助工、直接工每月收入相差近千元的事实,写出了《辅助工主动向苦累的直接工“回流”》的新闻稿件,及时生动地反映了企业通过改革分配政策使员工观念发生变革的宏观主题。因为就是写的员工身边人、身边事,正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新闻稿件在报纸一刊发立刻在员工之中引起了轰动。同时,这篇新闻稿件还得到了专业认可,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因为外形偏胖,大家喜欢叫张磊“张小胖”“小木家小胖”等一系列昵称。但同时同事们也都认可他是个灵活的胖子,因为即便是下井也不在话下。

  煤矿企业大部分工作要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进行。为了让自己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张磊经常和矿工一起深入到井下巷道,进行实地采访。《“专利巷道”里的创新专业户》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在东欢坨矿业公司有一条著名的“专利巷道”——3093工作面,仅在2000米风道内就有34项自主技术创新成果投入应用,其中5个创新项目甚至填补了集团公司相关领域的空白。他们是怎样创新的?在井下是得到了怎样的运用?带着这样的疑问,张磊深入井下,手脚并用地来到工作面,实地感受“专利巷道”的变化。当他汗流浃背得走出井口时,他一边用黑乎乎的手抹着脸上的汗,一边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又采到了一个新闻亮点。就这样,他采写的这篇《东欢坨矿业公司掘进一区着力打造技术创新型团队纪实》最终荣获2012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

张磊工作照。

  2、发挥创造性好新闻要靠策划

  长期新闻工作的锻炼与经验积累,使张磊养成了一种乐于吃苦、勇于奉献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也让他有了一双善于发现新闻亮点、敏锐获取新闻价值的眼睛。他先后发表了《向不作为说“不”》《管理流程化、隐患无处藏》等多篇新闻报道,在荣获各类奖项的同时受到了读者的热情反响。

  为了加强新闻报道宣传力度,张磊担任部门负责人后,还在学习和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导向性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企业舆论导向和主要中心工作,强调好的新闻报道离不开策划。

  新闻策划是在遵从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仔细探究新闻报道的情势与方法,细心策划新闻报导的环节、重点、详情,从而让新闻发布的报道更加具有预见性,更加有干预性,能够更加深刻地引导言论,让新闻发布的报道能够获得预期的成效,对报道进程、报道方式、表现形式大胆设想,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张磊将新闻策划主要运用于会议新闻的报道过程之中。不论是一般的会议报道,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典型报道,总是认真对待,动脑筋仔细钻研推敲,结合实际发稿,使每一篇报道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为使每一篇报道都具有最大信息量,给读者最正确的信号,他认真设计系列报道的报道思路,不断沉思酝酿期和多方假设,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处理,寻找报道的突破口,形成新的创意。经过长期酝酿,创造的火花猛然爆发。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部门以“每逢大事必出彩”为目标,全力加强新闻策划,较为出色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两会”、第二次党代会以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春节慰问等多项重要活动的系列报道任务,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热情是做好新闻工作的不竭动力

  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张磊都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被同事们称为具备“小太阳”体质。他把这份热情也传递给了他的队伍。张磊所带领的记者一部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岁。为此,他在做好新闻报道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部门建设中去。

  针对队伍年轻的实际,他建立部门学习制度,每周利用专门时间组织部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市、集团公司有关精神,学习新闻理论知识,分析讨论交流优秀新闻作品,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思想同时敢于表达自我,凝聚青春正能量。

  “给磊哥点赞”“冒雨去采访的兄弟们辛苦啦”从张磊微信里的这些只言片语不难看出,微信也成为了年轻记者们平日里交流心得、提升业务素质的阵地,经常相继转发、下载张磊发送的“党报无小错,人人当终审”“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等学习资料。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记者队伍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有了双提升。同时,他还经常与年轻记者分享采访中的感悟,将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关注传递给身边的人,用一种情怀影响身边的记者去采写好新闻。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作为一名“80后”新闻工作者以及部门负责人,张磊始终将李大钊先生的这句勉语刻在心头。无论是走在井下煤海还是仰望空中高耸的井架,无论是在灯光璀璨的会场高举相机还是在矿区和矿工兄弟围坐在一起,他都保持着一颗横亘不变的赤子之心,用记者的笔触记录下百年开滦的每个华美瞬间。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5年获中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作品获奖情况:

  2011年消息《辅助工主动向苦累的直接工“回流”》获2010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2012年消息《向不作为说“不”》获2011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

  2013年通讯《“专利巷道”里的创新专业户》获2012年度中国煤炭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

  2014年消息《管理流程化隐患无处藏》获2013年度中国企业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