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花。
一、详细事迹介绍
自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华北石油报记者史景花一直关注基层民生、油田矿区、凡人“伟”事等方面的报道,多次参与油田重大、重要民生新闻采访。在一次次的历练和新闻采写中,她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对新闻理想、对新闻人的职责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1、新闻人的幸福永远在路上
2014年,油田矿区因宠物而引发的邻里纠纷、居民矛盾等事情频发。矿区因此开展了规范养犬集中治理行动,但在治理过程中又引出养宠人和治理者之间的新矛盾,给行动开展带来难度。接到采访报道任务后,她以普通居民身份走入小区、走近当事各方,倾听他们关于宠物的故事。为此,一向怕狗的她在与养犬人交谈时,不得不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忍受不同的宠物犬在她身边叫唤、摩蹭。采访中,她既看到了养犬人与宠物之间可比亲情的依赖与信任,听到了他们与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同时也看到了治理者在规范养犬行为过程中被人误解遭到打骂时忍让的委屈,以及他们家人的心痛与哭泣。这些促使她决定采用深度调查报道方式将当事各方的观点、思想和经历客观呈现,希望用报道在各方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增进他们彼此的互相理解与换位体谅。
当时正值暑期,一个多星期的追踪采访中,她每天除了顶着炎热走访不同的居民和人群,还要“起早贪黑”地配合治理者的节奏与脚步,体验他们的辛苦,倾听他们的委屈;观察双方发生矛盾的真实原因和表现,听取他们真实的想法和苦衷。两周后,她拿出了调查报道《宠与患的冲突和转变》,以及配发的言论《养犬办证利于谁》。两篇文章刊登后,在矿区引起强烈反响,对当时规范养犬行动起到积极促进和帮助作用;并且不断有养宠人、居民,还有治理养犬的队员家属打电话到报社,反映文章写的真实、客观,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与困境,同时也让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在养宠、治理行为上的不足,为他们指点了改正的方向。
这2篇报道在中国石油、中国企业报2014年度新闻评奖评比中分别获得言论类和通讯类一等奖。
问及当时采访奔波的辛苦时,史景花说:“采访的过程肯定辛苦,但记者写报道不能为写而写,重要的是让真实的报道发表后能切实地产生有利影响和作用,这样才会有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这种幸福不是闭门造车和材料选摘能取得的,它只能来源于采访路上。”
2、坚守是新闻人责任的体现
2015年6月,华北油田某小区发生了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疫情。史景花受油田公司和新闻中心指派,全程跟踪参与这次历时15天的突发事件报道。
报道期间,她每天工作时间最长时曾达到18个小时,在15天内刊发了25篇共3万余字的消息、通讯及现场故事等多种类型报道,及时、明确地将疫情进展和处置情况向矿区员工群众进行发布,对疫情处置期间的矿区秩序平稳和居民人心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助力。
事情发生时,她的儿子即将参加中考。看到其他孩子在这关键时期都有父母陪伴、鼓励,并及时搭配营养餐;而自己却因参与这次追踪报道不能回家,甚至无法给儿子送去片语问候时,她也曾因愧疚而在夜深人静时暗自流泪。但第二天醒来,她却立刻又像“满血复活”的战士一样忘我地投入报道的采写中。
当同事问她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时,她说因素很多,既有石油人的荣誉、亲人的理解,也有新闻人的责任。
她告诉我们,在现场采访中,她看到了不同人对疫情的不同反应,有积极支持和配合执行处置方案的小区居民,有日夜不眠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有不顾危险抢着进入密闭水罐进行消毒作业的消防官兵,还有那些来自于大专院校的志愿者学生们一张张稚嫩却洋溢着热情和坚定的面孔,这些都感动和鼓舞着她;但也有唯恐天下不乱、兴奋造谣,在网上发布耸人听闻虚假信息的让她愤慨。
“‘家’中有难,有的人不仅不去思考如何渡过难关,反而背后捅刀,作为记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去明正视听,把正确的进展和结果告诉大家,能做的就是坚持分析、了解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数据,用手中的笔把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进行真实报道,用事实驱散谣言,直至最后!”她说这是记者的责任,是新闻人应坚持的舆论导向。
疫情结束的第二天,《华北石油报》刊发了她写的长篇通讯《夜以继日的15天》,向人们翔实、生动地再现了疫情发生期间,企业采取的处置有力措施,以及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那天加印的1000多份报纸刚拿到小区即被抢阅一空,报道也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石油好新闻一等奖。
面对同事的祝贺,史景花说荣誉是大家的,因为那15个日夜里,是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安慰、支持与理解让她不觉孤独和辛苦,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史景花工作照。
3、温度不灭是新闻人永远的追求
史景花的报道以情感见长,她以女人特有的细腻让人世间各种美好感情在文中自然流淌。她采写的《许你一生守护》《温暖通向天堂的路》《第二种人生》等凡人“伟”事类报道刊发后都获得读者广泛好评,她本人也被读者称为“有温度的记者”。
2016年,史景花在一次例行采访中无意认识了矿区残疾女孩郭春梅。这个女孩身患先天进行性脊髓肌肉萎缩症却一脸明媚笑容,她全身只有食指能用力,连吃饭都需要家人喂,却自信满满地说自己不仅能帮母亲养家,还能帮助其他残疾人自立。她对这个女孩产生了兴趣,敏感地觉得这个女孩身上有故事、有新闻。
果然,在随后的接触中,她陆续看到了这个女孩乐观、坚韧、好学、孝顺的品格和一颗阳光、公益的心。先天患病的郭春梅一天学也没有上过,只是幼时在母亲启蒙下学会了拼音和查字典,凭着这一点“小技能”,慢慢长大的她学会了读书、绘画、写诗,还学会了上网;读名著、品“鸡汤”、看“热点”、写心得、开网店、带学员……她的人生精彩没有因为身体缺陷而逊于常人。
在采访中,郭春梅的母亲曾流泪告诉史景花,春梅因为疾病原因,生命可能会随时终止,她对母亲的唯一请求是身后把她的遗体捐献做医学研究。史景花能理解一个母亲的心痛与不舍,也更加钦佩郭春梅那颗善良、无私的心。
在感动与敬佩中,她连夜写出了题为《郭春梅:来自西伯利亚的蝴蝶》的通讯报道。文章刊出后,很快被社会媒体转载。不久,《人民日报》记者联系史景花,索取文章原稿,并在随后的《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同时通过“海外版”向全世界推送。这篇报道也同样给她带来了中国石油201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的荣誉。
报道结束了,而她和郭春梅的故事却没有结束。在采访中,史景花得知郭春梅因为身体无力和母亲年事原因,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去公园转过了。郭春梅那句“公园的花都开了,真想去看看”的无心感慨让史景花感到无比心酸。于是,那个周末,她放弃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开着私家车,带郭春梅母女去了任丘市矿山公园,并为她们母女拍照留念。直到现在,史景花还保持着与郭春梅的联系,成为线上线下的好朋友。
“铅字无温,人心有温。记者只有先自己觉得感动了,才能写出打动别人的作品。”史景花说,“成就我的不是那些人物报道,而是那些接受我采访的人物,是他们用自己的闪光点感染、激励、甚至成就了我。”
二、主要荣誉和受奖情况:
1.荣誉称号:
2014年,被任丘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
2.作品获奖情况:
2012年,作品《发缘》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
2013年,作品《华苑打造10分钟服务圈》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二等奖;
2014年,作品《养犬办证利于谁》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
2015年,作品《夜以继日的十五天》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
2016年,作品《郭春梅:来自西伯利亚的蝴蝶》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