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新闻人追梦新时代
创作有温度的新闻 传播有灵魂的故事
日期:2019-09-05 来源:河北记者网 字号: 打印本页

  作为一名有着将近20年的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日积月累和无数次的新闻采访中,对新闻“走转改”和践行“四力”活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我认为,新闻走转改与新闻工作者‘四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四力”既是构成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路径。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把其内化为自身自觉的本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运用到每一次采访之中,深入实际、洞察民情、深入思考,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灵魂、反应人民与时代呼声的新闻作品。

  一是有脚力,迈开脚才能接“地气”

  脚板底下出新闻。对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事们来说,我们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体会,要创作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现场。

  去年以来,肥乡移风易俗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20个样本模式之一,肥乡政府区长李书平应邀出席国务院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2018年,我们肥乡电视台曾先后3次采访拍摄向央视上送,但由于采访都不够深入,前三次并没有被央视采用播出。后来,第四次我亲自参与到了这则新闻的采访之中,前后用了15天的时间。仅前期了解新闻背景环境、寻找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就用了7天时间,累计走访了9个乡镇13个村庄,31个农村家庭;先后5次与新郎、新娘一起到邯郸市区、到农村集贸市场购买婚礼用品,与区妇联干部和乡镇干部6次来到农户家中做工作。由于采访充分,新闻素材传给央视后,第二天央视便以《邯郸肥乡:集体婚礼上的小插曲》为题用时9分41秒播发,当时,在全国电视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现在想想,最后一次的采访,如果我们依然只停留表象采访中,不走进新闻故事主人翁的家中,不同新闻中的人物同吃、同住、一起参与到筹办集体婚礼之中,就难以挖掘到情节丰富、故事性强、内容鲜活的人物线索。

  当前,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有了更多便利的选择,但只有迈开脚,深入现场,用心去感受,才能写出真切感人的故事。

  二是有眼力,一定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

  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这篇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诗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作为新闻人,我们同样需要具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眼力,需要看到别人看不见或熟视无睹的新闻。

  记得那是在前年的冬天,有一天上午9点中央电视台地方部发布选题,当晚要播发一组关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新闻题材,当时全国的一些媒体记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大城市、大企业上。而在肥乡,这样一个农业平原地区,似乎很难找到新闻点。不过,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新型煤生产厂家和农户家中,通过挖掘报道农村用煤污染气体的排放数据,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鲜活的画面,成功拍摄了《推广洁净型煤防治农村污染》的新闻,当晚就在河北卫视《河北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这则新闻消息播出后也很快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推广洁净型煤治理农村污染成为了众多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和焦点。

  再如,有一年教师节,肥乡种粮大户于彦兵,联合十多个同学去看望患癌多年的老教师。在采访现场,我们并没有拍摄学生给老师送去米面油,泛泛而谈师生情,而是抓住情感细节,在现场策划了让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同学老师的农家院里搭建了一个临时课堂,圆了患癌老师多年的重返课堂梦。由于用心扑捉,这则本来是慰问老师的新闻连县级电视台都很难播的片子,由于抓住了情感的细节,却被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邯郸电视台分别采用,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个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平凡人物背后都蕴含着伟大的精神,记者要做的便是去发现这些“角落里的光辉”。这则《昔日学生圆梦患癌教师课堂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条好新闻,主要是我们在采访中将不易察觉的细节有机串在一起,我们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眼力”,就一定能在看似平常的细节中发现能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的闪光点。

  三是有脑力,才能创作出有温度的新闻

  我们从事的工作唯勤奋踏实方有成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事,有很多人同时兼职着所在单位大型材料的撰写,挑灯夜战,白了少年头的不在少数,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但同时我们身处最基层,只有深入思考深处调研、采访摄像拍照,才能练就成为一个“笔杆子”,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些最基层的“泥腿子记者”才能做到“脚下有泥,脑中有料”,写出的文章才能既有思想上的深度,以丰富饱满的内容给人以启示,又有情感温度,以通俗易懂的文风引人共鸣。《肥乡:集体婚礼上的小插曲》就是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与新郎、新娘两个家庭以及妇联和乡村干部共同筹办集体婚礼、抵制高价彩礼的真实感受。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给了我们无时不在的挑战。“指尖APP”“微信朋友圈”“移动客户端”“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加速变革,媒体融合方兴未艾,相信大家和我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正身处一个“人人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固有的知识结构正在受到剧烈冲击,我们必须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认真做好书本知识的转化运用,在自身知识结构上嫁接出新的知识增量,提升思考深度和创造力,在丰富多彩的自媒体时代,守住一颗时刻传播正能量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灵魂的新闻故事。

  四是有笔力,才能让好故事成风化人

  作为党的喉舌、官方媒体,我们的职业定位要与好声音同频共振。拥有好的笔力,前提必须热爱甚至痴迷所从事的工作,结合我本人来说,很多时候,为了一则新闻稿件的导语部分如何表述或者如何设置问题力争让新闻人物的同期声更体贴、更到位,更有特点,有时候,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甚至为了一句新闻用用语,脑子里一直在反复推敲,细致琢磨,直到将稿件达成腹稿,自我满意,并且立即起床抓紧记录下来,生怕稍纵即逝。实践证明,笔力是可以练出来,写文章、讲故事,这种反复推敲出来的灵感和思路,具备一定的鲜活力和新鲜性,往往大多能够适应上级媒体的要求。所写出来的新闻稿件也比较丰满,有血有肉,枝叶繁茂。

  当然,光有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好新闻,我们还必须去用心,因为只有用心投入,才能实事求是,才能深刻体会,才能细细品味,才能发觉最鲜活的素材,才能挖掘和提炼出最独特的视角。 “不用心,迈不开腿;不用心,眼睛看不到;不用心,用脑子想没什么想的,不用心,我们的笔力就不会有。所以,所有的四力都是心力的体现。”用心才能写好稿,用心是“四力”的根本。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只有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悟,才能采写出老百姓喜欢的好作品。(邯郸市肥乡区广播电视台 张存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