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纵横传媒 >> 传媒研究
浅析地方报纸副刊的守正与创新
日期:2022-06-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本页

  进入新时代,很多地方报纸副刊都进行了从内容到传播方式的革新,随着媒体融合的步伐,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无论是文艺创作的哪个行当,归根结底要以内容为王。而文化和审美底蕴,正是副刊人的优势和底气。新的科技创新,只是为我们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平添双翼!”

  以文化立身的报纸副刊,在融合发展时代正展开融媒探索,一些报纸逆流而上,扩充副刊版面,开辟全新的文化融媒频道,不断强化媒体的文化亮度。地方媒体副刊,可借助媒体融合之势,在地域文化复兴行动中做好大文化文章,借此突围,可以焕发出新生命力。

  本文试结合全国一些地方报纸副刊和《嘉兴日报》副刊近年来的探索,作简单阐述。

  守正,

  抓住机遇变“副”为“正”

  地方文脉,是一座城市的DNA。副刊虽然名“副”,但这个时候,谁抓住了机遇,守正创新,完全可能变“副”为“正”。

  何为守正?在笔者看来,守正就是高扬人文精神旗帜,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弘扬者和传承者。定位人文大报的《羊城晚报》信奉“副刊主守,要守住的是其读者至上的服务,是其内容为王的产品”,从2001年改版,逆流而上,大大增扩副刊版。从2010年起,将周六的《晚会》扩为八大版的《博闻周刊》,周日的《花地》扩为六大版的《人文周刊》。前者定位为“为新闻做好历史的解读,为文化增加现实的热度”;后者以“思想的阵地,文化的先锋”为要旨,对热点文化话题、事件、现象、人物、书籍等进行独家策划、深入报道、权威点评,大大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奋度。从2013年起《羊城晚报》在《人文周刊》推出了“重估文化大家”系列,对他们的文化成就进行客观理性的重估,引发人们对热点文化现象及文化问题的冷思考,在文化界引发强烈反响。2018年年底,《羊城晚报》还正式成立了“粤派批评·陈桥生工作室”,推出“粤派评论丛书”,大大提升了该报副刊的影响力。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7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近2000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极为丰富。怎样深入挖掘并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些宝藏,对副刊人无疑是考验。《嘉兴日报》副刊《江南周末》经过精心筹划,先后推出大型文化人物专栏“名人之后”“嘉兴院士”“嘉禾匠人”,以及深度文化报道“唤醒嘉兴文化记忆”和“禾城文化复兴行动”等专栏。其中,“名人之后”先后追踪采访了朱生豪、蒋百里、王国维、李叔同、丰子恺、徐志摩、茅盾、张元济、张乐平等30多位嘉兴籍文化名人的后代,透过他们的目光来看自己的父辈、祖辈,同时关注名人后代的生活状态,关注一个个家族和个体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的命运。这些专栏文章被列入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2018年8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而在“嘉兴院士”大型系列报道中,《嘉兴日报》副刊记者聚焦全市40多位院士,于2015年年底出版了《嘉兴院士》一书。2019年的“唤醒嘉兴文化记忆”报道则重点关注了禾城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文化建设。2020年,重点聚焦了禾城文化复兴行动。2021年,“九水故事会”系列报道将视角对准城市、水与人的关系,挖掘嘉兴的水文化,助力城市的蝶变跃升,丰富其人文内涵。

  创新,

  从内容到传播“新艺”不断

  以守正为前提的创新,才是正道。进入新时代,很多地方报纸副刊都进行了从内容到传播方式的革新,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人民日报》文艺部近几年打造的新媒体IP“两会艺览”堪称榜样。2021年春季,在嘉兴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报纸副刊理论研讨会上,《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主编张健介绍,“两会艺览”是在每年两会期间制作推出的系列新媒体产品的统称,主体是短视频,海报、图文产品等为补充。“两会艺览”从2020年开始推出,通过采访9位文艺界代表委员,以短视频形式传播两会声音,9期节目的新浪微博话题量达到6.2亿。2021年,《人民日报》文艺部将它品牌化,两会期间一共做了10期短视频,10天内的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8.2亿。

  对地方媒体来说,虽然很难取得《人民日报》那样的流量和影响,但同样有很大的革新空间。5G时代已经到来,万物互联令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长尾效应”的文史类内容产品在智媒时代的传播生态中,能够以场景化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给受众更好的体验感、参与感。2019年,嘉兴日报报业集团集全集团之力,通过新技术赋能,全景打造“嘉兴廿赋”,让传统的赋,化身为集文字、声音和影像于一身的新媒体产品,一时霸屏全城人民的朋友圈。

  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嘉兴日报》联手嘉兴市文联推出“艺术微义拍”活动,依托“云媒体”(读嘉)+“云拍”(微拍堂),并通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鲲鹏助学计划”,定向资助湖北农村15名学习优秀的贫寒学生,资助期3年。2020年10月,《嘉兴日报》副刊全程策划的“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嘉兴站”系列活动,也是新媒体优先实践云直播,令来宾连连感叹,称誉“嘉兴速度”。

  2021年7月,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嘉兴日报》副刊与嘉兴市相关部门合作策划“红船颂——跟着全国美展学党史”系列活动,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作品进行再创作,将云展览与党史故事相结合,在“学习强国”平台首页每日刊发,13期内容收获343万阅读量、10万+点赞,在“读嘉”新闻客户端也收获了11万+的阅读量。2021年9月起,《嘉兴日报》副刊与相关部门合作策划“新时代嘉禾胜景”评选活动,将视角对准城市新的人文景观,历时4个月,从评选、展示到文创创作,是报纸副刊的一种全媒体尝试。

  内容为王,副刊任何形式的革新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文艺评论家丁振海在出席中国第十一届文代会后深有感触地说:“前些年,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百变的互联网新媒体,副刊人有些慌乱不安,一时间手足无措。后来才逐渐明白,无论是文艺创作的哪个行当,归根结底要以内容为王。而文化和审美底蕴,正是副刊人的优势和底气。新的科技创新,只是为我们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平添双翼!”

  正有越来越多的报纸副刊凭借文化内容,打造一个又一个副刊融媒品牌,赢得越来越多受众。

  (作者沈秀红 陈苏单位:嘉兴日报报业集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