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纵横传媒 >> 传媒前沿
浅析传统媒体建设融合平台的策略
日期:2022-07-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本页

  进入智媒时代,媒体人越来越深刻地感触到:媒体融合是一场重大且深刻的自我变革和生态重塑,也是传媒领域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中,部分传统报刊社由于内容和服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沟通、协调成本较大。同时,受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传统报刊社尤其中小型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时贪大求高。因此,智媒时代报刊社怎样在实效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显得尤为重要。当下,报刊社规划建设融通报刊、新媒体、舆情监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中小型内容生产平台,正走出一条经济适用、高效产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找准平台建设方向

  传统报刊社要找准平台建设方向,借助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全媒体智融平台。

  通过对部分传统报刊社媒体阵容的梳理发现,它们拥有包括微博、微信、网站、电子报、客户端及小程序等在内的多种新媒体平台,再加上报刊传统媒体,形成了包括报、刊、网、端、微等多平台矩阵。但由于缺乏媒体融合机制条件下的成熟端口,其本质上并非适应智媒时代新形势下的全媒体矩阵,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或客户端进行资源汇总和日常的信息输出。因此,当下报刊社可以将综合性网站和客户端建设作为推动媒体融合的关键枢纽,从软件环境的搭建角度,促使内容、端口、部门间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用于生产传播的全媒体智融平台,以此充分发挥服务于舆论宣传工作的立体化平台的牵引作用,与区域或行业部门等上下联动,实时沟通,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数据统筹融合等。

  以中国教育报刊社为例,2019年,中国教育报刊社启用“智能融媒体生产和传播平台”,平台将战略目标定为“打造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体集群”和“打造教育行业高端专业服务智库”,实施“全员、全网、全渠道、全平台、全流程、全天候”的“六全”工作机制,构建起“舆、策、采、编、发、传、评”七位一体的全新生产流程,实现“统人、统事、统流程、统内容、统资源”和报、网、端、微的全面一体化。2021年,报刊社又对智融平台进行了技术升级——启动中教智融云传播平台的建设和部署,完成云传播平台(PC端和移动端)建设并投入使用。该平台发挥了整体采编闭合的循环功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有序运行、交流通畅的内容生产传播链条。

  明晰平台功能

  传统报刊社要明晰平台功能,打造具有实用性、兼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采编业务综合平台。搭建媒体融合平台之前,传统报刊社要明晰和细化需求,把握住核心功能的实现。

  第一,从媒介功能看,该平台能够整合报刊、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打破各自边际,实现各媒体终端的资源共享。第二,从采编业务看,该平台可以实现选题策划、实时调度、素材采集、编辑加工、多渠道一键签发及影响力效果评估等需求以及建设囊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在内的素材数据库。第三,从多域管理看,由于多种媒介集合到统一平台上,平台应充分考虑不同媒介的出版流程、传播特点,在底层技术基本一致、数据资源充分共享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精准化的适应不同媒介特点的功能。第四,从处理工具看,该平台还要提供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快编、动图制作以及多媒体混合编排等多种简便、实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等。尤其在各部门协同作战,落实重大选题策划时,能够弥补技术团队力量不足的短板,生产优质的融媒体产品。第五,从技术引领看,平台建设既要适应媒体融合采编流程再造的主要需求,还要集纳适度超前的,以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于一体的媒介新技术,以开放性的技术为今后平台升级、引领媒体转型留足空间。

  以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打造“冀云·融媒体平台”为例,他们将技术引领列为发展战略之一,重点打造“平台型媒体”,构建起了资源整合、多元应用、协调联动、数据挖掘、一体运营的省级新闻宣传管理“一张网”,具备对全省各级媒体单位新媒体端进行统一整合、赋能的能力,承担着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的角色;同时,自主研发“冀云采”远程视频采访系统,推出直播新样态“云直播”和AI虚拟主播等。这种以建造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作为新样态,开拓新型媒体深度融合建设的新路子,对同行媒体依靠技术赋能,打造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进技术赋能

  传统报刊社要顶层设计、清晰规划和稳步推进,将平台建设与组织架构、人员建设等全盘考虑。

  推动传统报刊社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报刊社自身由内而外的一场深刻变革。先进的平台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与内容、服务、机制等层面的融合高效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驱动作用,更好地推动媒体融合的效果。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有些传统报刊社平台开发建设多依靠第三方技术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等不可控因素。因此,推进媒体融合中的技术赋能建设,还要注重自我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自主研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媒体融合信息化平台。

  例如,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川网传媒,它通过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已经形成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依靠在网络及终端设备关键技术开发的丰富经验,搭建了较为成熟的内容分发、多域管理的技术开发应用体系;未来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或使媒体融合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更多的活力。此外,传统报刊社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平台等技术支撑,如果完全靠自己研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还要充分借助外力,例如利用现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等进行孵化,也可采取入驻上级云平台、联合打造平台共创、统分运营的客户端集群的形式,以减少投入风险,效果也可能较为快速、明显。

  搭建媒体融合平台,驱动媒体融合新生态,并将其与组织架构、人员建设、内容流程生产等全盘考虑、系统谋划,才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着纵深发展,扩大供给优势,逐步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作者李培系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