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先后发生编号洪水。有着“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防洪形势严峻。
8月5日,新华社天津分社90后记者王晖来到大清河河堤,此时,上游献县枢纽正向下游分泄洪水,2000余名武警战士正在抓紧加固河堤。
看见泥水地里一个又一个00后年轻热烈的脸庞时,他深受触动。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吃什么?他们休息过吗?王晖来到他们身边,陪他们一起抬沙袋,结束采访已是凌晨1点。
回到天津市中心,看见万家灯火,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默念。
今天,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到了王晖,讲述堤坝上的故事。
我在现场 | 90后记者忍了一下,把馒头让给了00后
本文作者:王晖
(一)
台头镇,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可能知道“台头西瓜”,和北京“庞各庄西瓜”一样,一种水果让一个小镇名号响当当,也让村里人以此致富。
8月4日,大清河洪水比预计提前5天抵达天津。迅速涌进来的洪水,淹没了镇子里瓜农们辛苦半年的成果。
8月5日,我拎着灌满了水的雨靴从天津市武清区洪水最严重的黄花店镇附近村落里蹚水出来,一路走,一路滴着泥水。这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子牙河上游献县枢纽正在向下游分泄洪水,目前武警天津总队2000余名战士正在加紧加固河堤,迅速前往了解最新情况。”
“好的,收到,即刻出发。”
装好了背包,我和来支援的天津市和平区融媒体中心的摄像老师一同上车赶往静海台头镇。
王晖(右)在采访中。
我们此次要前往的是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静海西北部的东淀蓄滞洪区,在这附近还有文安洼蓄滞洪区、贾口洼蓄滞洪区以及稍远的团泊洼蓄滞洪区。
随着居民有序撤离,台头镇每户门口都贴上了封条,以便留守的派出所民警巡查。
19时左右,我们抵达了大清河沿岸附近的静海区台头镇,从镇子西侧入村,平日里应该坐满纳凉的群众广场空无一人,但这份寂静很快被打破,首先是明亮的车灯映入我们的车窗玻璃,紧接着一辆一辆的军用卡车在道路两侧停放。“子弟兵来了”“静海我们来了” 这些标语挂在卡车上。
(二)
一辆绿色吉普车在指挥部等待载我们赶往大堤,一路颠簸。泥泞的小路两侧,一人多高的玉米随风摆动着,随车的部队干部浑身是泥,声音显得很疲惫。他说,他们在这已经待了3天,主要任务是轮班值守看住河堤。如果水位上涨,大家就必须马上扛沙袋加高河堤。
最近,天津白天可达35摄氏度,晚上异常闷热。扛一袋沙袋,汗水和泥水从肩膀流下,衣服瞬间湿透。
去堤坝的路上,我看见一道道手电筒的光在漆黑的夜空里交叉着,不时有载满沙土料的绿皮卡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晃晃悠悠地驶过。
一路颠簸,摇得人头晕目眩,车终于上堤了。
打开一盏原本用于拍摄时补光的摄影灯,我突然发现,在不宽敞的河堤上,在沙袋和河岸两侧,密密麻麻地坐满了正在待命的武警战士。
“他们刚完成这附近地段的沙袋构筑,正在休息。”班长说。
很难想象,这么近的距离,我并没有发现战士们。他们即使是休息,依旧保持着铁一般的纪律。
(三)
步行逐渐抵达我们要找的连队,两边正在作业的战士们正往白色的编织袋内一铲一铲地填着沙子。
一位战士介绍说,“三人一组,一个铲、两个装,快的话十秒钟一个沙袋。”
我上前掂了一下沙袋,50公斤重的沙袋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搬到对面放置区,这里的战士差不多每人每天要搬500个沙袋。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我们连续奋战72小时几乎没有合过眼,拼着劲儿咬着牙也要把沙袋甩到肩上走到河那边。”班长说。
截至8月6日,武警天津总队战士们连续作业3个昼夜,搬运沙袋41.25万个,构筑起长6.7公里、宽1.6米、高0.8米的堤坝,筑起的新堤犹如两条坚固屏障,牢牢守护住了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
除了干部骨干,在大堤上的基本都是00后。
他们穿着绿短袖、短裤,脖子上围着被汗水和泥土染成棕色的毛巾。
他们不断重复着一样的工作,装沙袋、扛沙袋。
铁锹会不小心划伤他们,没有人喊疼。
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们靠着沙袋睡,醒了又继续装沙袋。
到了饭点,他们扒拉得很快、很香。一位战士说,平时饭量小的人,现在能吃4个馒头。
“吃点不?”战士们邀请我一块吃饭。
虽然我也很饿,但还是咽了口水拒绝了。
有一个战士在大堤上过生日,负责物资采购的战友给他带回一个生日蛋糕,蛋糕已经化了,他拆下全是奶油的包装盒,把蛋糕分给战友们吃。
……
(五)
凌晨2点,我们回到天津市中心,车行过宽敞的街道,看见灯火依稀,还能吃上一顿夜宵。
我的脑海里在想一篇文章,在想一句话:谁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请你意识到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吧。”
我又想起一群人,一首歌:
“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