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四力教育 >> 冀媒动态
从“宏大”到“绣花” 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创作的“出圈”路径——大型纪实专题节目《创新之路》创作体会
日期:2023-11-28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 打印本页

在全媒体时代,从前只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渠道了解得知的新闻资讯,到现在的传播渠道已经非常多元化: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朋友圈……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渠道。

不仅如此,过去几乎属于电视台专属领域的摄像技术和制作手段,现在也被一部手机转换为全民皆可拍、皆能拍,下载个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一个音乐、特技无所不包的视频片段。作为主流媒体,怎样在各种“眼花缭乱”中体现出我们的不一样,怎样在不一样中提升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是主流媒体的使命 也是优势和利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工作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

河北作为工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省份,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这样宏大的主题,既是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使命,也是我们的优势和法宝。当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全省的创新路径总结梳理,进而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撑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的表达文字和视频技巧,它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熟知国家政策和河北现状,然后才能饱蘸笔墨,在一片“乱云飞渡”中脱颖而出,而恰恰是主流媒体的平台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和能力。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重大题材,主动作为、担当尽责,按照这样的思路定位,六集大型纪实专题节目《创新之路》应运而生,并收获一片掌声。

宏大主题从细小之处入手

讲大家听得懂的河北故事

《创新之路》一共六集、每集25分钟,总结梳理了河北实现创新发展的六条路径:突破壁垒》《自主创新》《双链融合》《特色集群》《创新生态》《协同创新》

工业产业的创新路径本身就比较深奥晦涩,如何在25分钟的时间里将这些创新路径讲清楚,让人听得懂、感兴趣,并因此生发创新的力量?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讲故事。《创新之路》每一集通过三个创新的故事,以点带面,论证主题。我们选择讲那些最典型的故事,除了具有代表性,还有被大家熟知但不知道是在河北发生的,或跟许多著名的事情有关系的故事……

在第三集《双链融合》,我们选择唐山开诚机器人公司作为典型故事,采访时我们按照这个理念深入挖掘,最后决定从公司研发生产的灭火机器人与北京故宫的关系入手,凸显创新的力量。

【主持人虚拟演播】北京故宫作为我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气魄宏伟、绚丽壮观,堪称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然而为了保护这座伟大的建筑万无一失,故宫的消防安全必须如同铜墙铁壁。而铸就这一铜墙铁壁的消防设施之一,就来自河北唐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公司。在故宫进行的一次定期消防演练上,来自中信重工开诚公司的消防灭火机器人表现亮眼,不到10分钟的时间,机器人拖着几百公斤重的消防水带,越过障碍,快速到达模拟火源核心区,顺利完成灭火和降温作业。

除了与“著名”产生联系,故事还必须让人听得懂,听得有意思、感兴趣,只有让“宏大”变得平易近人,才能让“宏大”深入人心。比如第四集《特色集群》,在讲安国中药材“铁皮石斛”的创新故事时,我们的文字是:

【解说】在细胞工厂的实验室,我们看到,让铁皮石斛在培养罐里快速生长的,是一种生长液,它由土豆、椰汁、蔗糖等原料组成,“精准细胞培植”就是在铁皮石斛的果荚中提取干细胞,它就相当于种子,然后将这些种子放入生长液这个新型土壤中,再通过打造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空气、雨露等一系列生态要素的全新生态系统,最终铁皮石斛就从实验室来到了细胞工厂,并以比传统种植高出3倍的速度,亭亭玉立地生长出来。

第五集《创新生态》中讲燕山大学创新研发的故事,我们的文字是:

【主持人虚拟演播】燕山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在和城市一样美丽的校园里,这栋名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楼体外表并无特别显眼之处,它的惊艳在于内部。因为走进大楼,在迎面而来的这个硕大的实验室里,很多关于钢铁和铁板制造的创新技术都来源于这里,比如用于奔驰、宝马、奥迪等世界著名汽车制造的钢板为何能从完全进口换成中国制造?比如喝啤酒的易拉罐为什么也由原来的由美国进口变成了国产?创新就是这么神奇,研发成果走出这个实验车间,就变成了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从花样翻新的技术手段中

寻找与内容密切贴合的形式表达

全媒体时代,各种视频拍摄、剪辑、包装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主流专业媒体,宏大主题的表现更需要全新的技术配合,更何况我们的节目是《创新之路》,我们也希望节目通过在内容、形式、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来呼应“创新”这个主题,为此我们在《创新之路》的形式表达上,采取了“主持人虚拟演播+故事讲述”的方式。

虚拟技术的使用,一个是体现技术创新给电视制作领域带来的革新,另外一个就是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更好地呈现创新的路径。比如第三集《双链融合》中,利用虚拟技术,将“被动房”这一绿色建筑概念讲解清楚;第四集《特色集群》中,用虚拟制作,让“铁皮石斛”的生长特点栩栩如生;在第一集《突破壁垒》中,虚拟技术更好地呈现了北斗卫星的优势所在。

将科技形象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化,而是必须与内容密切贴合。《创新之路》正是通过制作多个与文字表达密不可分的三维场景和众多创新成果的虚拟动态展示,打造“移步换景、未来已来”的沉浸式视觉体验,让晦涩的科技名词变得清晰易懂,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每一项创新成果都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息息相关。

练就“绣花”功

创新出圈皆无捷径

打造精品电视节目,需要一种工匠精神,从内容策划到脚本撰写,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皆需要一种反复打磨、精雕细刻的“绣花”精神。

《创新之路》最后以大家认可的结果呈现出来,就是反复“绣花”的结果。特别是在后期制作上,无论是虚拟的设计,特技手段的使用,音乐、气口等剪辑技巧的把握,都下足了“绣花”功夫。比如第四集《特色集群》的后期制作,反复修改了五遍才最终过关,制作的精细“恐怖”到为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的气口到底要留多长、一个段落与一个段落之间的转场到底用不用音乐等,反复讨论,反复“绣花”。也许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状态,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和遗憾的执著,才使得《创新之路》成为了“出圈”作品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