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四力教育 >> 冀媒动态
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答卷:阜平这十年》创作心得
日期:2023-11-29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精品创作中心 字号: 打印本页

2022年9月,四集纪录片《答卷·阜平这十年》上映播出,整整一年之后,第33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获奖名单上,《答卷·阜平这十年》第四集《乡村振兴》榜上有名。

在这个无论创作者还是用户都讲究“即时反馈”的时代,属于纪录片人的成就感却总是一份“延迟满足”。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周期长达18个月,从2021年3月始,到2022年9月播出,一年半的光景也给所有创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回顾一年半的拍摄历程,阜平——这片太行深山区平凡而又特殊的土地,以其厚重的红色底蕴、坚韧的拼搏精神、飞速的发展步伐,与这部纪录片相互成就,最终赢得评委青睐。

选题·重新认识这片红色热土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十年之间,中国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综合国力都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立足河北,选取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侧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反映时代变迁,是主流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支部党建活动让我们走近了阜平这片红色老区,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与顾家台两座村庄,是总书记曾经顶风踏雪“看真贫”的土地,现在已然旧貌新颜。阜平县城南庄镇晋察冀革命边区纪念馆中,毛泽东、聂荣臻、邓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痕迹仍依稀可寻。

这里有底蕴、有故事、有人物,随着时间推移,每月每日都有新变化;在这里,用镜头记录下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精品创作中心导演们的共识。几个月的采访经历,让导演组深刻了解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对曾经的“绝对贫困”有了具象化的理解和感触,也深刻感受到了这里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的改变。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阜平全体党员干部的目标。曾任阜平县扶贫办主任的刘泰铭感触最深,自从来到阜平,基本没有休息过周末和节假日。阜平为了解决光开会不干工作的问题,制定了“夜会”模式,白天干工作,晚上开会复盘。

阜平,承载着总书记的牵挂,蕴藏着红色革命的基因,这里磨炼着无数党员干部的意志,而这一切也被我们的镜头一一记录。

成稿·追寻阜平的精神

如今的阜平,路网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而在导演组查阅过去的资料中发现,十年之前这座县城都还没有一处红绿灯。跨越式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

撰稿之初,导演组和阜平的干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座谈,希望找到他们由贫转富的“金钥匙”,而他们每每回顾在阜平的经历,也都感慨万千,甚至一聊就是四五个小时。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深入的对话中,我们才渐渐理解了阜平的方式、阜平的精神内核,不是“等靠要”,而是靠自身、靠创新方式获得“造血式”的脱贫动力。

这其中诞生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素材来源。十年来,阜平受到各级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军委国防动员部、省市各级机关,阜平每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吴王口镇不老台村为了发展旅游业,修建盘山步道,村里男女老少齐出力,130多米的石板阶梯靠村民自发修成。河北建设集团的朱国发带着同事们进山考察,备着干粮一走就是三天。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徐华在驻上堡村工作期间,家里连续两位亲人离世,都没来得及回去看看。

宏大的叙事之下,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个村都有温暖的故事,我们将所有内容分成四集:《时代号角》《合力攻坚》《兴业富民》《乡村振兴》。第一集讲述阜平脱贫的信心之源,那是总书记的惦念,是老一辈革命家“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话语,还是百年来的红色底蕴,解读好“为什么是阜平”这个根源问题,这也是四集纪录片之所以成立的核心问题。第二集聚焦点在阜平十年发展路中的大思路、大规划,这条清晰的发展脉络甚至持续到未来十年二十年里,“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找出特色、发扬特色,更要找到动力并激发动力。第三集从具体产业项目方面展示阜平十年成就。第四集的落脚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上。

《答卷·阜平这十年》采用了四集的叙事长度,不仅仅是宏观发展和乡风面貌的展示,更是一个个具体奋斗的人的故事。

制作·好内容值得用心付出

我们在龙门新区安置小区采访时,遇见一位哼着歌的郝玉凤大娘,70多岁的她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聊天中,她谈到了所经历的改变,儿女本在外打工,因为本县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所以也都回到了家乡上班,她自己一辈子务农,但到了70岁,政府出资让他们免费住上了新房,楼下就是箱包手工加工厂,按日结工资,闲不住的她每天都愿意来,一个月能有三千多工资。

这仅仅是一次偶遇,我们从最平凡的百姓口中,听到了最真实,同时也最有力量的回答: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能打动自己的内容,才能打动观众,正是对阜平这块土地深深的情结,摄制组高规格拍摄制作本片。本片拍摄全程使用双机位、电影机,辅以定焦镜头、航拍器等,后期以4K工程剪辑、达芬奇调色,最大限度保证成片质感。

阜平地处太行深山,天气晴雨多变,为拍到雨后初晴的乡村,摄制组常常冒雨行车;为到达车不能至的山间深处,摄影师们灯光轨道全部肩扛手提;延时摄影组为拍到云花溪谷中凌晨时分的星轨,裹着军大衣在零下五度的山区内彻夜不眠。

这部影片的意义,也正是阜平这座县域本身承载的意义:它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决战的缩影地,是中国县域治理长治久安的样本地,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一张金名片。

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来自马兰村的少年用希腊语完美演绎了《奥林匹克颂》,这段属于阜平的童话也传向了世界。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脱贫了,现在山区的孩子跟过去不一样,最能体现他们的,是他们站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这是新时代我们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这或许也是对这部纪录片最好的注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