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记者网 >> 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
青春的方向
日期:2024-08-16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字号: 打印本页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在讲述《青春的方向》。河北日报记者赵威 贾恒摄

8000里有多远?是太行到昆仑的距离。24年有多长?足以横跨两代人的青春。他们,为何在同样20岁出头的年纪选择向西而行?

今年3月,我们团队跟随保定学院15名顶岗实习当老师的学生,直奔8000里外的新疆且末县。

且末是全国第二大县,三面都是沙漠。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这群“00后”为啥要站上大漠深处的讲台?

2000年保定学院还叫保定师专,李桂枝等人是国家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师范生。那个时候国家西部大开发萌芽不久,且末二中校长去学校招聘说,新初一7个班只有1个班主任,非常缺老师。听到这些,李桂枝最先想到的就是一群孩子静静坐在教室等待上课的画面,没和家里商量她便签下了就业协议。

同年8月,4名女生和11名男生扛着“到西部教书去”的大旗,经过5天4夜,辗转万里来到且末。20多年过去,两地的交通早已快速便利,但因为风沙,“00后”们也在5天4夜后才和师哥师姐相见。贾小慧的帮扶师傅就是李桂枝,再次说起为啥来且末,李桂枝把我们带到一个复原的老旧教室。

当年,靠着青春的冲劲儿,15人中有6人担任初一的班主任,李桂枝是唯一的女老师。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班里有4名维吾尔族男生的语文基础差到连拼音都不过关。一番恶补后,有3人总算把前后鼻音弄清了。可吐逊江还是认不清“q”和“d”。李桂枝又气又累,趴在桌子上随手画着缓解怒火。不经意画的气球,让她狂喜,随后用联想的办法引导吐逊江自己发现“q”像气球,“d”像马蹄。李桂枝说,那是她头一次看见班里的“刺头”学生眼里有自信的光。

转眼到了第二学期,许是过了新鲜感,学生们不再那么听话,而李桂枝想尽办法,教学还是没有起色。烦躁的她沿着车尔臣河走了许久:且末这么远又闭塞,想看本书也借不来,我可是省级优秀毕业生啊!越想越委屈的她朝着漫天黄沙大喊:难道我要在这待一辈子,被世界遗忘吗?听她云淡风轻地说着过往,我问,都这样儿了,咋就没走?看似柔弱的她说,这就回家不被人笑话?该哭哭,该喊喊,发泄完了还要上课,学生就好比小树,只要肯花时间修剪,就一定能长成!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在讲述《青春的方向》。河北日报记者赵威 贾恒摄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15名年轻人把所有心思都用到学生身上,一天超过15小时上课备课,3年后且末的中考成绩终于不再“老末”,而李桂枝班里的成绩是年级第一。

那段时间,他们和师弟师妹们的书信往来中经常提起且末缺老师,这边也不错。再后来15人增加到27人,有14人相互组建了家庭。当教学工作掺杂了生活里的琐碎,走还是留仍是考验。

采访中让我第一个落泪的就是王伟江夫妻俩。当年他陪着女友王建超来到且末安了家。儿子出生没多久就送回老家养到3岁。等回去接时,孩子只喊大哥大嫂爸爸妈妈。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到且末,却送不进幼儿园,气得王伟江一巴掌打到孩子身上,硬塞给老师。等到天黑再去接,孩子怎么都不跟他回家。看着嘴唇干裂的儿子,王建超心疼得掉眼泪。听我说他心狠,王伟江反驳,那咋办?我们在老家找好了接收的学校,可是且末缺体育老师,我俩一走,几百个学生没人带,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儿!还有,这27人是个整体,只要有一个人离开,心气儿就散了。

学生们需要我,让这些年轻人像大漠里的红柳一样扎下了根,当地人叫他们“大风刮不走的老师”。这些年他们为且末培养了2万多名学生,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更多选择回到且末成了各个岗位上的建设者。大漠教书记也成了保定学院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如今有超过400名毕业生扎根西藏、广西、四川等西部基层。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肯定他们的选择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你,就像曾经的我。在李桂枝的指导下,贾小慧第一个登台讲课。半个多月过去,“00后”们说,来年毕业他们会考虑这里。

大漠讲台上的青春接力在继续,更多青年支边的选择也在继续。长城纪录片《青春的方向》播出后,我们团队“95后”记者李皓报名到西藏支援工作,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他也记录下更多青春的故事。

在这儿还有个好消息,今年保定学院又有11名应届毕业和且末签下了就业协议,三天前,他们集结成队向西出发,我们采访团队跟随记录。

看!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就是新时代好青年的模样。近10余年来,已有超过50万优秀青年扎根边疆,他们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杨亚红 长城新媒体集团)

相关新闻